整風是在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教訓,消除王明錯誤影響的目的和要求下展開的。通過22個整風文件的學習,確實提高了黨的認識,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但是,王明依然拒不承認錯誤,反而要劉少奇、張聞天主持公道,說中央的路線存在錯誤。1943年5月,共產國際解散,王明繼續宣揚國民黨是民族聯盟,實行的是民主政治,是民粹派主張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總學委於7月11日發出《關於在延安進行反對內戰保衛邊區的群眾教育的通知》,開始了對王明錯誤的批評。不久,中央政治局又召開擴大會議,深入揭批蘇維埃運動後期的“左”傾錯誤。同時,討論抗戰時期黨中央的路線是非。這就是中央政治局的第二次整風學習。這次會議從1943年9月7日開始,斷斷續續一直開到六屆七中全會召開。先後參加會議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11人,出席人數19人。從10月份起,中央開始組織延安的高級幹部和七大代表二三百人(七大代表已審查確定有問題者不參加),討論黨史文件和聯共黨史。12月下旬,中央書記處發出了關於研究王明、博古宗派機會主義錯誤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分局在所屬地區組織一二百人左右的高級幹部學習兩條路線的文件和《反對統一戰線中的機會主義》,毛澤東指出:“此種研究的性質是整風的深入與高級階段,其目的是使幹部提高認識與增進統一團結,並為將來討論七大決議作思想準備。”1944年2月24日,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七大的準備工作和黨的曆史問題,關於七大的準備工作,在5個曆史問題的認識上取得一致,即:(一)王明博古的錯誤應視為黨內問題。(二)臨時中央與五中全會應承認是合法的,但合法手續不完備。(三)對曆史上的思想問題要弄清楚,對結論要力求寬大,應該強調團結。(四)六大的基本方針是正確的,六大是起了進步作用的。(五)對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時期,凡做得對的,也應該承認它。3月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講話,對政治局整風會議上關於黨的曆史問題的討論作出了明確結論。4月12日,毛澤東又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傳達了中央政治局關於幾個曆史問題的結論。5月10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成立“黨內曆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5月20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專門分析了黨的曆史上“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思想根源。至此,曆時2年8個月的中央領導層整風運動圓滿結束。
整風後期的“搶救運動”在七大代表中搞得很厲害,“救”出不少人,審幹時又審出好多問題,這意味著很大一部分代表資格存在問題。其實,中央從1940年起就開始了對七大代表資格的審查,並成立了一個由任弼時負責的審查委員會,成員有陳雲、李富春、蔡暢、胡耀邦、譚政等。這個委員會在任弼時的主持下,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但“搶救運動”搞得七大代表人心惶惶。對此,任弼時感到十分憂慮。1944年七八月間,他向毛澤東反映了這個情況,並說:如果不承認所謂有問題的代表資格,要各個地區重新選舉代表,那麼,新的代表到達延安,最遠的地區代表在路上需花一年半的時間。這樣做,七大就會被推遲,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召開。這個問題不解決,無法召開七大,希望中央研究討論。毛澤東當機立斷地說:“開會,代表全部出席,不再審查了。”毛澤東的態度穩定了代表們的思想。最後被撤銷代表資格的隻有49人。
當然,七大代表中依然有幾個存在問題的人,像河南省委書記,被捕自首過;山東省委副書記被國民黨特務“突擊”過。他們不僅參加了七大,而且山東省委副書記還被選為七大候補委員。但七大閉幕後,他們都自動交代了問題。如果沒有整風學習,沒有七大政策的感召,這些人是不會向組織坦白的。由此可見,整風運動對黨員思想的改造是多麼深刻。難怪毛澤東說,七大實際上從1942年就開始了。
通過整風學習,黨的思想認識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和統一,召開七大的條件已經成熟。1944年5月10日,中央成立了以任弼時為召集人,劉少奇、康生、周恩來、洛甫、彭真、高崗、博古參加的“黨內曆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重新起草曆史決議。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央召開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為七大的召開做進一步的準備。參加會議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17人,列席會議的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麵的負責人12人。六屆七中全會開了11個月,討論通過了準備提交七大的政治報告、軍事報告和黨章草案、七大主席團名單草案、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候選人名單和會場規則草案等。1945年4月20日,全會原則通過了《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以毛澤東1941年寫的《曆史問題草案》為藍本,起草工作曆時一年,數易其稿。後來由毛澤東直接主持並多次修改。六屆七中全會期間,黨的許多高級幹部參加了曆史決議的修改和討論。此外,還提交出席七大的各代表團討論。六屆七中全會的召開和《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為七大的勝利召開創造了充分的思想條件。
通過對黨的曆史經驗從各個方麵的總結,中共中央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全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狀況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為把七大開成“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