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新原名孫默心,原籍江蘇,1914年出生於上海,1926年考入南光中學,1929年進入美亞保險公司,當了一名小職員。1936年,麥新參加了由著名音樂家呂驥、冼星海創辦的歌曲研究會和中國歌曲作者協會,業餘時間堅持學習歌曲創作。
1937年9月,郭沫若會同上海共產黨組織負責人劉曉、潘漢年以及文藝界進步人士夏衍等人,籌建了戰地服務隊。他們在上海進行了抗日宣傳後,於11月到浙江西部的抗日後方江山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在江山,麥新熱情地為廣大抗日民眾教唱《大刀進行曲》等抗日歌曲,教他們學文化,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還組織抗日募捐,發動婦女做棉衣支援前線抗日。1938年初,麥新在江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麥新教唱《大刀進行曲》後,激發了江山人民參加抗戰的熱情。江山街頭出現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兒子參加抗戰的感人情景。1942年,日寇在進犯江山75天中,江山軍民不怕犧牲,奮勇殺敵,先後進行了大小戰鬥92次,用大刀、長矛、土槍,斃敵824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浙閩贛三省交界的仙霞嶺上,江山軍民同仇敵愾,巧妙利用仙霞關的天然作戰地形,與日軍進行了10天的阻擊戰,打死打傷包括一名隊長在內的日軍一千餘人,使得日寇敗退而逃,放棄了想通過仙霞古道進犯福建的作戰計劃。
在抗戰宣傳中,麥新還先後創作《向前衝》《馬兒真正好》等歌曲60餘首,歌詞《九·一八紀念歌》《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保衛馬德裏》等20餘首,還寫了《關於創作兒童歌曲》《略論聶耳的群眾歌曲》《談特點》等多篇論文。
1940年,經周恩來、葉劍英推薦,麥新到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係工作。這個時期,是麥新進行歌曲創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保衛邊區》《毛澤東歌》《紅五月》《誌丹陵》等。
1945年8月,麥新隨陳毅赴華東、上海等地工作,後又轉赴東北。同年12月,到阜新煤礦工作。1946年2月下旬,麥新隨中共阜新地委抵達哲裏木盟。3月,被分配到開魯縣任中共開魯縣委委員、縣委秘書,負責舉辦工農幹部訓練班,培訓基層幹部。5月,任開魯縣城關區區委書記,發動群眾搞清算、打土豪、鬥惡霸。8月,他帶領縣委工農團到北部的三區、六區搞剿匪反霸、減租減息。10月,實行戰略轉移,縣委機關撤出縣城,麥新率領縣委工作團和小街基區部分幹部參加呂明仁領導的遊擊隊——“長江騎兵團”,任五大隊幹部中隊指導員,在魯北、高力板、黑大廟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等地打遊擊。1947年2月,開魯第二次解放,麥新任中共開魯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曾主辦縣委機關油印的《開魯工作快報》。在開魯縣工作期間,麥新配合群眾工作創作《農會會歌》《翻身五更》《咱們的遊擊隊》等十幾首歌曲。他還經常親自教唱革命歌曲。
1947年6月6日上午,麥新在四區參加完縣委會議後,帶領通訊員趙明貴、王振江回五區,傳達會議精神。當他們行至劉祥營子以南的蘆家段時,突然遭到匪徒襲擊。麥新臨危不懼,一麵應戰,一麵命令通訊員火速帶著黨的文件突圍,並和另一名通訊員掩護,阻擊敵人。通訊員不幸中彈倒下後,麥新一個人繼續牽製敵人。接著,他也中彈失去了知覺。敵人衝上來,將麥新團團圍住,用槍托、皮鞭毒打,鮮血染紅了大地。麥新從昏迷中醒來,兩眼含著怒火,大罵匪徒,視死如歸。
麥新犧牲後,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將五區命名為“麥新區”,萬發永村命名為“麥新村”。
人民音樂家麥新離開我們已經60多年了,但他創作的《大刀進行曲》等抗日歌曲,至今還留在許多人的心中。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