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強黨性修養,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僅有服務的觀念和一腔熱情是不行的。要把代表人民利益的良好動機變為人民群眾能看得見、摸得著,能實實在在體會到的東西,必須遵從一個最基本的思想原則,即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它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
1941年,在總結曆史經驗的過程中,毛澤東把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明確概括為“實事求是”,從而為黨確立了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正是在這一思想路線的指導下,黨才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輝煌成就。
“文化大革命”期間,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遭到肆意踐踏,黨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根據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強烈願望,恢複和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十六大又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雖然與時俱進地進行了豐富與發展,但都緊緊抓住了實事求是這一精髓。實事求是永遠是基石、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曆史證明,什麼時候黨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就能帶領人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什麼時候背離了這個原則,就會導致決策失誤,就會走彎路,就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久而久之,黨就會逐漸喪失其先進性,黨的執政根基就會動搖。可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僅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同時也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備的政治品質。誠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實事求是“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這是一個共產黨員起碼應該具備的態度。”
首先,要忠於黨,忠於人民,做到誠實守信。所謂誠實守信,就是誠懇老實,講求信用,無欺無詐,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誠信是人類社會一切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社會保持正常交往和良好秩序的重要保障,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良好人際關係,取得和諧共處的最根本的道德基礎。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自然必須具備這一道德品質。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就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追求真理,剛正不阿,不務虛名,不圖私利;要言行一致,童叟無欺,信守對社會的承諾,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輿論的監督;要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的惡劣作風,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服務於民,取信於民。
其次,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是共產黨人在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延安時期,黨中央、毛主席與陝甘寧邊區的人民同甘苦、共患難,以甘於吃苦、樂於吃苦的大無畏精神,在極其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擊敗強大的敵人,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如今,我們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與戰爭年代相比,甚至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寬鬆的社會氛圍中,卻出現了領導幹部不願下基層“受苦”,一味追求享受,貪圖安逸,表現出一種高高在上的樣子。這些人漠視人民利益,有的甚至損人民利益而肥己,引起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害到了社會的穩定。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教育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培養他們的吃苦精神,奉獻精神,驅除其無原則追求功利的心理,使其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樂於奉獻,積極地為人民辦實事,解憂愁。
最後,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首先要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領導幹部是人民選出的代表,肩負著組織和領導社會進行活動的重要職責。因此,在製定一項政策,作出一項決定時,必須通過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是掌握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本前提。隻有掌握了這個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才有了實施的基礎。但要真心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還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那就是黨的領導幹部要堅定地站在真理一邊,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唯有如此,才能製定出切實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才能作出符合民心民意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