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養和樹立親民、愛民、為民的優良作風,切實為人民謀利益
中國共產黨全部奮鬥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黨始終不渝地堅持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傾聽群眾心聲,關心群眾疾苦,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實實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謀利造福。為此,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培養和樹立親民、愛民、為民的優良作風,並讓這一思想作風變成他們的自覺行為。
所謂親民,就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有平民思想,自覺地與民接觸,平等地與民交流,熱情地為民服務,做群眾的貼心人。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一是正確認識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人常說“水可載舟,也可覆舟”。這裏把民看作水,官視為船,雖然含有官重民輕的思想成分,但也充分說明了我國自古就有的重民思想。中國共產黨在重民上超越了曆朝曆代,它以平等的態度將黨視作群眾的一分子,並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首要追求。黨的領導幹部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二是堅持群眾觀點,任何時候都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傳家寶,是黨作出正確決策的前提,是黨永葆先進性的起碼保障。無論何時何地,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三是要有奉獻精神。這是共產黨人必須具有的政治品格。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對社會具有引導、組織、領導的重要作用,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對人民群眾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努力學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實踐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無私奉獻的模範。
所謂愛民,就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對人民群眾要有真摯的感情,要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一是要時刻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人民謀利益是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應成為領導幹部最大的人生追求。二是要力戒“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滿意”的唯上思想,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三是要關注弱勢群體,勿以小事而不為。領導幹部既要抓大事,也要抓小事,切記,小事連著大事,連著民心。如農村特困群眾看病、子女就學問題,城市下崗職工的生活問題,看起來是生活小事,但它關乎社會穩定,關乎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計。帶著感情去為群眾排憂解難,既是實現黨的宗旨的需要,也是黨的建設的需要,更是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需要。
所謂為民,就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淡泊名利,摒棄私利,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謀好利,服好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一是要反對形式主義,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為最大政績。胡錦濤同誌指出:“要堅持實現遠大目標和切實做好當前工作的統一,堅持發揚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堅持科學務實態度的統一,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講實效,辦實事,堅持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領導幹部應深刻理解其精神實質,清楚地認識到真正的政績就是人民的實際需要。二是要摒棄私利,堅決地杜絕形象工程。形象工程、好看工程猶如洪水猛獸,坑國家、害百姓,激起了民怨、民憤,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這是官本位思想作祟的結果,其根源雖然在政治體製上,但培養和增強領導幹部的服務意識和思想道德水平,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仍然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三是要忠誠老實,莫借群眾利益之名,行個人目的之實。對領導幹部工作的好壞,雖然群眾最有發言權,但群眾無權決定幹部的升遷與任免,所以出現了以人民利益做幌子而實現個人目的腐敗現象。要從根本上革除杜絕這一現象,必須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這是黨徹底實現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經之路。
除了人民的利益,黨沒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今天,重溫毛澤東《為人民服務》這篇光輝著作,對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恢複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的優良作風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