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國民黨軍的圍攻,紅一方麵軍決定並實施左右兩路紅軍向中路紅軍靠攏,集中兵力,相機殲敵。4月4日,右路紅一軍團和第八十一師,由古城、汾城(今襄汾)等地北上,攻占吉縣,進至大寧、蒲縣、隰縣地區,並逐一掃除了平渡關至清水關的晉軍黃河沿岸堡壘;左路紅十五軍團,經白文鎮、圪洞鎮、金羅鎮,於4月12日在師莊地區殲晉軍第六十六師一個團另一個炮營,擊潰其3個團,俘團長以下600餘人,爾後轉至大麥郊鎮休整。
3月20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在晉西大麥郊上賢村、隰縣石口和石樓城西南端四江村連續召開會議(通稱為晉西會議),討論軍事戰略方針等問題,並決定中共中央不再隨東征紅軍行動。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王稼祥、鄧發、張浩、彭德懷、楊尚昆、林伯渠、凱豐、陸定一等。
會議根據共產國際七大關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全麵討論了共產國際七大的決議和政治、外交特別是軍事方麵的戰略方向問題。毛澤東在會上多次發言,指出:瓦窯堡會議決議符合共產國際七大決議,中央的工作是與國際的決議一致的。在討論戰略方針問題時,他在報告中強調華北在對日作戰的戰略地位,指出:華北是全麵對日作戰的戰場,華中是後方。我們的方針,是“以發展求鞏固”,隻有發展才能求得鞏固。在作關於統一戰線問題報告時,闡明中共中央的外交(統一戰線)方針共10項,主要有:(1)不但要把民族改良主義與民族反革命派區別開來,而且要把民族改良主義的左派和右派區別開來。(2)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堅固的同盟。(3)不管任何派別,都與其進行外交談判。(4)在基本原則上不能讓步妥協。(5)對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個擊破,對民族革命派采取各個爭取。此外,還有對蔣介石談判的條件,對張學良的策略等。報告最後指出:關於外交(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軍事外交集中於軍委,政黨外交集中於常委,全部由常委指揮。
張聞天在會上作了《共產國際“七大”與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的報告。周恩來在會上發言時指出當前的三大任務:(1)向東發展,擴大山西根據地。(2)在華北開展遊擊戰爭以推動抗日運動。(3)正確運用上下層統一戰線,推動和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彭德懷指出,要爭取張學良、閻錫山等抗日同盟者。
晉西會議是瓦窯堡會議的繼續。晉西會議使全黨全軍更加明確了黨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與奮鬥目標,進一步統一了全黨政治和軍事戰略思想。這次會議,對於我們黨由“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的策略轉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4月中旬,山西境內各路晉軍紛紛向紅軍圍攏,同時,蔣介石又命令陝甘寧各省國民黨軍隊,向紅軍陝甘根據地進攻。鑒於雙方在山西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重大的改變,紅軍決定回師陝北。5月2日至5日,紅軍白天休息,晚間分批經清水關、鐵羅關西渡黃河回師陝北延長、延川、永坪一帶。
5月5日,毛澤東、朱德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中國抗日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向南京政府及其海陸空軍隊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同日,毛澤東同彭德懷致電各兵團首長,要求各部:以10天為教育部隊、總結經驗及準備新行動的時間。各部隊依照自己的情況,立即定出軍事教育、政治教育、整理組織及總結在山西作戰經驗的具體辦法。還規定了紅軍的政治口號及在10天內由軍委召集一次方麵軍團以上幹部大會,由軍團及軍召集一次慶祝勝利並追悼劉誌丹同誌大會。
東征曆時75天,雖然因軍事形勢變化而沒有能完全達到預期目的,但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消滅國民黨軍7個團,俘敵(包括閻部團長郭登瀛)4000餘人,繳槍4000餘枝,炮20餘門;取得渡河作戰的經驗,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迫使原來侵入陝北的晉綏軍撤回山西,鞏固了陝北根據地的東部地區;紅軍擴大了新兵8000多人,籌款30多萬元,發展壯大了紅軍和根據地的力量;在山西20多個縣開展群眾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建立一些抗日遊擊隊和遊擊區,為以後開辟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5月14-15日,毛澤東在延川太相寺召開的紅一方麵軍團以上幹部會議上作了關於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報告總結了東征的經驗,指出:這次東征,打了勝仗,喚起了人民,擴大了紅軍,籌備了財物。
紅軍回師陝北以後,蔣介石仍堅持“進剿”政策,調集16個師零3個旅的兵力,準備對陝甘根據地發動新的“進剿”。在陝甘根據地周圍的國民黨軍隊中,隻有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同共產黨秘密建立了初步的統戰關係,不願再同紅軍作戰,如果紅軍不采取必要的對策,仍有被困死在陝甘地區的危險。
5月8日,中共中央在延川縣楊家圪台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作了《目前形勢與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毛澤東分析了紅軍主力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提出在陝南、甘肅、陝北、寧夏“四中擇一”。在對上述四個地區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比較之後,毛澤東提出:“甘肅是上述幾條路的必由之路。地方雖不好,但有極重要的意義。”會議經過討論,決定紅軍西征。5月14-15日,毛澤東在延川太相寺召開的紅一方麵軍團以上幹部會議上總結了東征的經驗,部署了西征任務,即:擴大新根據地;擴大紅軍;打擊馬鴻逵、馬鴻賓的封建勢力,以促進陝北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促進與東北軍、西北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5月17日,中共中央常委會議決定為配合西征,開辟根據地,將陝甘省委改為陝甘寧省委,並研究了中共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