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在延川太相寺下達西征戰役命令,決定以第一軍團、第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和騎兵團,共1.3萬餘人組成西方野戰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向陝、甘、寧邊界進軍,打擊頑固反共且兵力較為分散的馬鴻逵、馬鴻賓部,為創建西方根據地掃清障礙。紅二十八軍出陝南,與該地區的紅七十四師會合,活動於鄂豫陝邊,吸引和牽製敵人,以策應西方野戰軍的作戰。5月19-20日,西方野戰軍分左右兩路從延長、延川出發。
由於西征作戰地區多為回民聚居區,5月25日毛澤東發布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提出:“主張回民自己的事情,完全由回民自己解決”;“擔保回民信仰的絕對自由”;“願意武裝回民,成立獨立的回民抗日軍”;“取消軍閥官僚民團的一切苛捐雜稅,改善回民的生活”。這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以回民族為對象,對國內民族問題和黨的民族政策所發表的綱領性文件,在少數民族中,特別是在回族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於黨的民族工作和回民的抗日救亡鬥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西方野戰軍各部隊向回族群眾大力宣傳我黨反內戰和團結抗日的主張,幫助回民建立群眾組織和武裝,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嚴禁住清真寺,不吃豬肉,不提豬字,不在回民區籌款,不打回民的土豪,進行團結回民、發動群眾和擴大抗日力量的工作。
6月7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宋時輪、宋任窮、閻紅彥、蔡樹藩、蕭勁光,通報了西征戰役第一階段戰況:我野戰軍執行軍委西征戰役計劃,左路軍在曲子、阜城戰鬥中繳獲國民黨軍馬鴻賓為師長的第三十五師步槍1200餘枝,迫擊炮數門,俘馬鴻逵第三十五師騎兵旅旅長冶成章,官兵1600餘人,占領洪德城、環縣、曲子、阜城、三岔縱橫約300餘裏廣大地區;右路軍占領了寧條梁,打擊三邊、鹽池一帶地主武裝,爭取長城內外教民、蒙民數萬擁護抗日紅軍,恢複並擴大了三邊蘇區版圖。目前,野戰軍已完成了第一步作戰任務,正勝利地向西猛烈進展中。
西方野戰軍西征接連取勝,相繼占領了陝甘寧三省邊界的大片地區。在作戰中,紅軍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著重打擊馬鴻逵、馬鴻賓部和地方民團;原則上避免同東北軍作戰,同東北軍騎兵第六師達成互不侵犯協議,但對接受蔣介石命令向紅軍進犯的國民黨軍西北“剿匪”總司令部騎兵軍軍長何柱國指揮“進剿”之全部東北軍,“宜決定消滅其一部,這樣並不會妨礙大局,反有利於大局”。西方野戰軍在作戰中俘獲了何柱國騎兵師部分官兵,在經過“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教育後,全部釋放,馬匹和武器也一並歸還,促進了紅軍和東北軍合作關係的發展。
為鞏固和擴大勝利成果,從6月14-27日,西方野戰軍決定發起西征第二階段作戰,以最大努力赤化占領區域,摧毀安邊、定邊、豫旺堡及豫旺城等據點,打擊敵出擾部隊,肅清民團。左路軍紅一軍團在曲子鎮、阜城、七營、上新堡等地區集結,向四周赤化,打擊馬鴻逵出擾部隊;右路軍紅十五軍團主力奪取豫旺縣城,第二步以奪取韋州城為目的;由第二十八軍、第八十一師和騎兵團組成中路軍,主力第一步奪取安邊、定邊等地的任務。與此同時,第二十九軍一部也進至元城、曲子鎮、阜城、合水地區,配合左路軍行動。7月間,西方野戰軍又相繼打退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反撲和襲擾,鞏固並擴大占領區,使新老根據地連成一片。7月27日,毛澤東與周恩來、楊尚昆致電彭德懷並轉左權、聶榮臻、朱瑞、徐海東、程子華、王首道、宋時輪、宋任窮、蕭勁光、李富春、劉曉,指出:“由於西方野戰軍兩個月來英勇的戰鬥,已完成了在西方創建根據地、在東方堅持遊擊戰爭、在南方發展統一戰線這三大任務的第一階段要求。”西方野戰軍主力集結於豫旺地區休整,準備迎接紅二、四方麵軍北上。至此西征戰役勝利結束。
鑒於陝北各路敵軍正向瓦窯堡地區推進,中共中央決定撤離瓦窯堡。6月15日,毛澤東與周恩來致電彭德懷、左權、聶榮臻、徐海東、程子華、宋時輪、宋任窮、閻紅彥、蔡樹藩、李富春、蕭勁光並轉楊至誠,通報了東北軍分三路向瓦窯堡進攻情況,對中央機關的轉移作了部署,指出:“估計到瓦窯堡遲早必失,我軍決定搬空瓦市,準備作戰。中央及軍委各機關準備移至洪德城、河連灣一帶。”“中央遷都是為著直接領導和鞏固新的更大的西北根據地,是為著更便利於發展東西的遊擊戰爭,是為著更易於爭取東北軍。”21日,國民黨軍第八十六師高雙成部張雲衢團乘紅軍西征之際襲擊瓦窯堡,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安全撤離瓦窯堡,西移保安(今誌丹縣)。
兩個月的西征作戰,給敵馬鴻賓等部以沉重的打擊,共俘敵2000餘人,繳槍2000餘枝,開辟了縱橫400多裏的一大塊新區,鞏固與擴大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創造了條件。同時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動群眾起來抗日,爭取停止內戰,聯合抗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