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的中央統戰部(2 / 2)

三、忠實執行黨的統戰政策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中央統戰部和邊區統戰機關的工作人員,忠實地執行黨的統戰政策,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39年,中央統戰部與陝甘寧邊區統戰委員會在橋兒溝聯合召開了邊區各縣委書記和縣以上統戰部部長會議,製定了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策略方針。

1939年3月20日,中央書記處《關於統戰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統戰部的工作職責是負責調查和研究各黨派、友軍及少數民族的情況;具體研究國民黨及其他黨派與各地駐軍政權對我黨我軍的態度,提出適當對策;指導對各黨派、各友軍的統一戰線工作等。

1939年7月16日,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駐延安辦事處成立,馬來亞歸僑彭士馨任總幹事,邊區政府秘書長曹力如,統戰部代表徐一新參加了大會。通過南洋華僑回國服務團,進一步貫徹了華僑統戰政策。

延安交際處是中央統戰部開展接待和聯絡工作的主要活動場所。當年由國統區到延安的非黨知名人士、黨派朋友、國民黨高級將領及國際友人等在交際處居住時,中央統戰部常常派人前往接待和聯絡。交際處處長金城,建國後曾任中央統戰部部長。

曾在延安時期中央統戰部工作的杜心垣回憶說:“在延安時期的中央統戰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了解情況、分析材料。我們的任務是對那些通過各種公開和秘密渠道得到的大量材料,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整理,然後以油印或鉛印報送中央,供領導同誌決策作參考。一般情況下,各部門整理好的材料,都交給柯慶施審定。在延安‘搶救運動’中柯曾受到懷疑,毛主席卻嘉獎說:柯領導的統戰部搞了很多材料,很有成績。這是對當時中央統戰部工作的一個側麵反映。”

1940年9月,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彭真任部長,主要任務是領導敵占區統戰工作。在我黨長期統戰工作的感召下,董策丞、曹又參、胡景鐸等國民黨將領紛紛率部起義。

四、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到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社會麵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大決戰。1946年11月國共和談徹底破裂,第二次國共合作結束。1947年10月黨中央響亮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行動綱領,黨的統戰工作任務相應轉變為推動建立和發展壯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45年8月,中央統戰部工作劃歸城工部。1947年3月,城工部隨同中央機關撤離延安,轉移到山西省臨縣泉王村。4月22日,城工部遷駐臨縣王家溝村,對外代名為“師範研究班”。由於部長周恩來在陝北,城工部部務會議決定,由李維漢、華崗、於江震、童小鵬組成常委會,處理日常工作。這期間,城工部的工作任務為:(一)掌握情況,向中央提供指導建議;(二)總結經驗,積蓄經驗;(三)訓練幹部,輸送幹部。城工部曾培訓過兩個訓練隊:一是1947年5月1日開學的青年訓練隊,其任務是訓練從南京、上海、重慶等地撤回延安的工作人員,共有學員116名;二是10月20日開學的川籍幹部訓練隊,其任務是通過訓練使學員掌握政治方向,了解黨的政策,為南下工作做好思想準備,全隊學員264名,其中四川籍幹部占90%,其他地區占10%。

1948年4月,城工部移駐河北省平山縣李家莊,對外代名為“工校研究室”。5月15日,中央決定李維漢任城工部部長。同年9月26日,城工部改名為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管理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國內少數民族工作、政權統戰工作、華僑工作及東方兄弟黨的聯絡工作。原城工部所管解放區城市政策的研究工作,劃歸中央政策研究室。

1949年3月底,中央統戰部由李家莊遷往北平,進駐中南海。這時,中央統戰部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民主黨派的統戰工作,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建國後,李維漢任新中國第一任中央統戰部部長。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