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充、強化講解員語言信息。
人體就像一個信息發射站,在講解的過程中,講解員的身體姿態,舉手投足,神情容貌,始終伴隨著他(她)的有聲語言,發送著各種信息。通過動態的直觀的形象,與有聲語言的協調統一,同時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拓寬了信息傳輸渠道,補充和強化了講解員的有聲語言,使講解更富感染力。
2.有助於溝通交流情感。
如果說“言為心聲”,那麼態勢語則往往是無言的心聲,它也是講解員心靈情感的流露。我們可以通過態勢語言表情達意。同時,觀眾通過態勢語觀察、分析講解員的講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有助於講解員和觀眾的互相交流溝通。這樣,就要求講解員的態勢一定要自然、得體、適度、和諧,站立行走都要落落大方,瀟灑穩健,決不可左顧右盼,雙手無措,前後左右移動隨便等。要以情帶動,發自內心,使交流融洽。
二、內在素質
一例成功的講解,不僅要依靠講解員外在素質的優秀,更要依靠講解員內在素質的修養。主要包括政治素質修養和業務文化素質修養。
(一)政治素質
講解員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政策、路線、方針,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政治學習,用理論武裝自己,充分認識宣傳講解工作在博物館(紀念館)中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的“窗口”作用,要明白自己不僅代表你個人,而且代表著集體,代表著地域,代表著國家,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尊嚴。隻有認識到這些,才能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才能談到成功的講解。
(二)業務文化素質
講解員的業務素質包括很多方麵,有理論的,有技巧的,它們有的是通過實踐形成的,有的是靠學習得來的。文化素質也包括了許多方麵:如曆史、哲學等廣泛的各科知識。要想講解成功,業務和文化素質二者缺一不可。
1.既“專”又“博”,有豐富的知識。
知識是講解的基礎。講解員不僅要有館內陳列內容的“專”,而且要有外延知識的“博”。在講解過程中,觀眾的思維是不統一的,他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果對業務知識不精通,沒有廣博的外延知識,那就很難或根本不能適應觀眾的需求。因此,講解員必須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堅持學習,努力研究,不斷進取,隻有這樣,才能在講解中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2.在講解中有豐富的講解技巧。
有了豐富的知識,講解技巧的運用便成為成功講解的重要因素。成功的講解,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陳列內容。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同一段講解內容,出自不同的講解員之口,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這就是講解技巧運用的結果。那麼,什麼是講解技巧呢?簡而言之,就是在講解過程中準確地把握停連、重音、語氣、節奏、呼吸、吐字歸音等方麵的專業技能,並在講解中有機結合之。
停連:就是停頓和連接,是講解員語言表達的一種技巧,是為表達思想感情而服務的。它的作用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麵:有的組織區分,使語音明晰;有的造成轉折呼應,使邏輯嚴密;有的可強調重點,使目的鮮明,內容完整,傳情更加生動等。因此,要在正確理解講詞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好停連技巧。
重音:就是在講話中最能體現語句目的,並在講解時需要著意強調的詞或詞組。它不僅能和停連一起使語音清楚準確,更能使邏輯關係更嚴密,感情色彩更鮮明。而在確定重音時,應從三個方麵入手:a,重音應該是突出詞句的中心詞;b,應該是體現邏輯關係的對應詞;c,應該是點染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同時應注意,有重就有輕,有強便有弱,強調重音,都是在對比之中實現的,有時要“水漲船高”,有時要“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