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高中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雖然有共同心理特征,但又有許多差別。一些有經驗的班主任轉到職業高中,一時摸不準學生的心理脈搏,遇到不少棘手的問題,出現師生心理不協調的現象。本文試就職業高中師生心理協調談談看法。
―、職業寘中師生心理差異及協調的意義
定向培訓和擇優錄用是職業高中的顯著特點,學生心理無不受其影響,何況他們正處於少年向青年過渡,心理波動和變化是極明顯的。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急遽變革、各種思潮不斷湧現的多元、多層次多變化的社會現象麵舫,職高學生們考慮著職業和未來——自己的理想、社會價值和人際關係。在形成自己的職業觀和社會觀的過程中,學生心理帶有顯著的職業印記,如職業的自尊與自我表現,對職業的向往和熱愛、職業的求知、創造和競爭、職業的審美及求異、重專業課輕文化課、崇敬有技能的專業教師和尊重合辦單位人員等;近年職業高中畢業生分配率明顯增大,學生又奮進工作保險櫃,可以鬆口氣等等心理。
因為學生是定向培訓,班主任也產生了諸如專業的傾向性、希望學生在專業上信任和尊敬自己的心理,在工作中有所創造、求取優勝的心理,願學生都被錄用的心理,從職業出發希望學生心靈美外表亦美的心理,還有無升學壓力、文化課要求不高的心理等等。
由於師生的年齡、社會經曆、文化程度和素養等極為自然的巨大差異,導致雙方心理上的不同,現在又疊加了職業培訓所出現的心理差異,使師生心理更趨複雜。特別在今天,教育結構發生變革,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加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受到挑戰,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手段都在變化,信息豐富且傳遞迅速,上述的心理差異和互不適應的情況更值得我們去研究、去解決。
職業高中師生的心理差異,甚至心理衝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當今社會給青年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麵多層次的,因此學生的興趣、情感、意誌、希望等心理特點像多棱鏡一樣反映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色彩。職業高中學生還有職業的興趣、職業的情感和意誌、職業的希望。然而,在當代意識之光的照耀下,一些班主任隻是進行著自我思考以求心理深化和自我完善,沒來得及注意學生心理的時代特點;一些班主任的性格、興趣、希求、意識帶有極明顯的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曆史積澱和無形枷鎖,對學生的職業意義、興趣和前途還抱有懷疑態度。因此,學生的職業心理震顫不可能從這些班主任的心理振動上得到共鳴。
其二、學生心理特點的形成和發展是和知識、技能、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聯係著的。就整體而言,職業高中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較,入學成績、政治思想、興趣、誌向、能力等方麵都有一定區別,職高學生群體自有特色,培養自身心理品質的意向和主動精神也與普高學生的群體意向和水平有所不同。從普高轉到職高的班主任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住學生群體的心理水平,或者估計過高,或者估計過低,由此而出現的工作障礙常常影響班主任的情感一一教師的這種心理現象和職高學生的心理意向、態度、意誌特征、主動精神和紀律信念存在著差距。
其三,職業高中學生帶有職業特點的多元、多層次多變化的心理意識,而在普高工作多年的班主任由於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往往著重在一個方向上求發展,在一條直線上談優劣,論因果,不僅如此,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自覺地陷入人身單向歸屬和與此相適應的絕對服從的倫理規範,派生“嚴教可以樹威信”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出現“我布置你必須做到,我教你必須學習,我訓你必須服從”的教育心理。這種教育心理的單向性和職高學生多元多層次多變化的心理要求尖銳對立,教師從保持威信的願望出發,對學生提出的主觀要求經常在學生心理上受到抵製或抗拒。
其四、“入學就有了職業”的思想使職高學生鬆懈了自我心理約束,放縱不合理的心理要求。一些班主任對學生這種心理變化和原因估計不足,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缺乏必要的沉著自製、耐心和一貫維持性的心理品質,從而產生師生心理摩擦。
綜上所述,職業高中師生間有可溝通的心理傾向,又有不同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意識,有時雙方心理的差異還是十分顯著的,如果班主任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或不善於引導和糾正學生不正當的心理要求,或者還不適應當今社會和教育形勢的變化,甚至自身的心理品質和精神生活不夠健康積極,要實現師生間的心理適應和協調就十分困難。長此以往,原始的或剛開始建立的和諧心理氣氛會被破壞,出現互不理解,甚至出現某些學生公開要求換班主任或外出逃學的嚴重現象。心理上的巨大障礙和對抗將導致教育教學活動的失敗,有時還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應當重視職業高中師生的心理差異,采取積極態度、適當方法和步驟引導職高學生克服消極心理因桌,培養健康心理品質,強化正確的心理意向,鼓勵主動精沖,增強紀律信念,培植和發展正當的誌趣和道德情操一總之,保護和發展好的心理潘求,提高學生的心理水乎。當師生心理開始相互適應,心理氣氛達到和諧,心理要求出現共振之時,使是心理協調良性循環之始。這時師生心理是輕鬆的,心理壞境是舒適的,表現為學生精神飽滿,有良好的心理意義,問題漸趨減少,班主任覺得教育教學不再受到人的幹擾,工作順利了,可在花費最少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取得最佳效益,教育效率顯著提高。
二、結合職業特點進行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的教育是實現師生心理協調的重要途徑
職業高中學生崇尚實際,注重職業實惠。在此情況下,如何進行革命理想、道德和紀律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品質,創遙出師生心理協調的環境,是班主任麵臨的新課題。
我們認為,要結合職業特點就要使學生認識從業人員的社會使命和社會責任。因為,每種職業都有區別於他種職業的獨特比會作用,當學生認識到職業的奉獻和社會意義,就會產生強烈的從業願望和自親感,會把已經具體化的理想置入富有激勵作用的社會使命和社會責任的情境中,從而把6己和社會主義建設聯係在—起,向往追求的不再是物質利益和職業實惠,理想就升華到為國為民奉獻的高度。如旅遊外事服務專業的學生認識未來的工作是“不是外交官的外交官”、“對外窗口”以後,就很容易接受服務禮節禮貌、道德和外事紀律等嚴格訓練;美容美發班學生認識“美化生活、美化人民”的職業意義時,就激發強烈的從業興趣,勤學苦練站立、吊腕等基本功,敢於衝破世俗偏見走到街頭搞社會服務。又如結合醫療護理專業特點進行救死扶傷、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職業道德教育,對財會專業班學生進行財經紀律、遵紀守法的紀律教育,都可以有效地培養、造就、強化良好的心理品質,可使師生心理統一在共產主義信念的基礎上,統一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革命抱負上。因此,新生一入學,學校和班主任就要有計劃地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係列化教育活動,不失時機地宣布紀律、道德規範和專業要求隻有和職業特點結合,各種教育活動才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枯燥的,理想是崇高的、是即將實現而不是可望不可即的,
現在,一些職業高中師生程度不同地存在輕視文化課的傾向。我們姑且不談文化課對學生專業學習和未來有多麼重要的意義,僅就文化素養對心理品質的影響而言,我們認為文化水平的提高將使職業高中學生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的直感反應能力增強,對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正確與錯誤、本質與表象的鑒別能力提高。可見文化課教學質量對職高學生心理品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同時,職高學生有對文學藝術,特別是和專業有關的文學藝術享受的追求,這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必須看到文學藝術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要求和心理品質:在好的文化藝術的陶冶中,學生受到美育形成和發展美好理想,思想得到啟迪,思維可以廣闊,美好的情操可以升華;壞的文化藝術卻以其腐蝕作用破壞革命理想和良好道德品質,滋生出壞的、扭曲的、變態的消極心理,所以在加強理想、道德、紀律教育的同時,職業高中班主任要抓好文化教育,結合職業特點,指導學生接觸優秀的現代文化和古典文化遺產。如旅遊外事服務工作環境充滿了藝術色彩,根據這個特點應指導學生提高藝術欣賞能力、閱讀國內外古典名茗,參觀藝術作品展覽等。班主任背負淨化學生心靈、保護學生心理不受汙染的重任,從而保障師生心理沿健康軌道協調發展。
三、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心理協調中的主導作用
首先/職高班主任有崇高的思想品質,優秀的心理品質和一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也隻有在尊敬和信任的心理基礎上才能實現師生心理協調。班主任要培養自己對職業教育的興趣和責任感、道德感,在可能條件下,盡可能掌握本班專業的特點,知識和技能,還要適應現代生活中不斷湧現新事物的社會現實,培養自己廣闊而濃厚的求知興趣和對當代生活的情感,不斷擴大知識視野,才能使學生滿足職業求知心理、寄托職業希望、共振職業情感、堅定職業意誌,也才能在雙方心理協調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