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職業生涯早規劃(2 / 2)

李開複慶幸自己這一選擇,當他轉係後心花怒放,精神振奮。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門門功課考A。他說,若不是那天做出轉係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行業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是美國某個小鎮上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也有的學生正是因為對自己的興趣不清楚,對所報專業不了解,所以進入大學後,會陷入極端的苦悶之中。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有一名學生,是某省的文科“狀元”,以很高的分數考進清華。因為分高可以隨便選擇清華大學的專業。當時他不知道計算機是做什麼的,隻聽說計算機專業將來好找工作,於是便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入學後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既不喜歡,又不擅長。大二時開始逃課,到圖書館裏去讀書。但問題是,他的功課不好,其他書讀得再多,知識再豐富,也拿不到畢業證。當年被敲鑼打鼓送進清華園的狀元,極有被勒令退學回家的危險。

選擇以上事例,無非是要說明,職業生涯規劃對人的成長和成功是何等重要;進入大學前沒有認真選擇專業必然要走彎路。因而,我們在中學起始階段,就要對自己的未來專業趨向做仔細的思考和選擇,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認真規劃。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曆及不足等各方麵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社會需求和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職業規劃發源於美國,20世紀70年代達到高峰。如今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都在推廣和實施“生涯教育”。按照生涯認知、生涯準備、生涯熟練等步驟逐一實施,不少國家都將生涯教育列入必修課,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進行自我評估。自我評估包括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的了解,也包括對自己的學識、技能、智商、情商的測試,以及對自己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的評價等等。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而對自己所適合的職業和職業生涯目標做出合理的抉擇。這種自我評估一定要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切不可坐在屋裏憑空“遐想”或“瞎想”。隻有走進社會,貼近生活,通過生活實踐對自己的各個方麵進行檢驗,才能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誌向有所確定。

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要對自己提出六個問題:一問我是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上麵所說的自我分析的過程,包括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傾向、特點專長、過往經曆和思維能力等,即對自己有個全麵的了解。二問我想要什麼?也就是追求目標,包括職業目標、收入目標、學習目標、成就目標等。三問我能做什麼?有一句話非常深刻,不要總是我“想做什麼”,而是問一問我“能做什麼?”從現在起就充分地做好知識、能力方麵的準備,並且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自己相關的知識技能,加強個人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四問我的職業競爭力是什麼?看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種種關係,這些都能影響職業選擇。五問什麼最適合我?不同職業的待遇、成就感和工作壓力及勞累程度是不一樣的,要看什麼職業最適合自己。六問我能選擇什麼?通過前麵幾個方麵的分析,自己能做出一個簡單的職業生涯規劃,看自己能選什麼職業。

高占祥先生說:“願望是彙集智慧的磁石,通往理想彼岸的征帆;渴望是寄托未來的燈塔,進軍拚搏的航標;希望是執著追求的目光,是開拓奮進的動力。”職業興趣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在準確地對自己做出了評估之後,我們才可以確定適合自己、有可能實現的職業發展目標。在確定職業理想時,要注意自己性格、興趣、特長與選定職業的比配,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好高騖遠。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目標的確立決定了中學階段學習的行為和效果,是高考結束後選擇專業的關鍵。

了解自己的長項,才能選準人生的職業方向;練好自己的長項,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每個學生從進入中學那天起,就開始關注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思考自己的職業理想,並以紮紮實實的態度去不斷追求,那麼,填報誌願時就不會如盲人摸象,手忙腳亂,而是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大學畢業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才能在未來的職場上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