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馬未都先生
馬未都先生是我特別尊崇的收藏家和文化名人。初識馬未都這個名字,是一次無意中看到馬先生在《百家講壇》談收藏的節目。當時覺得這位兩鬢白發的老先生,談起陽春白雪的收藏藝術,自有一股與眾不同的氣場,不張揚不造作,故宮典藏,民間傳說,信手拈來,傳神又親切。沒有以往這個欄目包裝出來的那幾個文化大師那樣的咄咄逼人。馬先生那黑白分明的平頭,大鼻子小眼睛的長相,左看右看,豎看橫看,他都像在北京胡同裏溜達的普通老頭,而不像一個儼然傳承中華文化的大師樣子。
因為心中的疑惑,我在網上補看了馬先生過往的一集集的收藏節目,聽他談陶瓷談家具談玉器談漆器的收藏知識,漸漸會受感染會陶醉會油然生出對中華古老文明的驕傲和景仰。追逐著馬先生的節目,一次次地沉醉在他博聞強記的知識和人生閱曆中,在獲得知識產生愉悅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馬先生獨特的人格魅力。馬先生不擺譜不端架子,在傳釋中華文物中,與老百姓水乳交融,那是一種真正的大家風範。
深入了解感悟馬先生,我更多的是讀他的博客。現在的名人大都會被那幾個著名網站動員開博,馬先生也不例外。據說他不會電腦,人家要他寫博客,也一天一篇,從沒空窗過。我沒去統計,看他今天的博客是六百九十四篇。寫的是新科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李娜。短短的文字,既為中國運動員李娜氣勢如虹,橫掃歐美壟斷一百三十多年的世界網壇實現大滿貫而自豪,又引發出對體育競賽的深層次思考,說的是大實話,表達的是人類文明社會應具有的普世價值觀。不虛榮不起哄,這就是馬先生的博客。流連他的博客,天文地理,古今文明,人間百態,時政民生,事無巨細,盡在其中。讀著他的博客,感受著一代文化大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憫情懷。“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明代東林黨首領、無錫人顧憲成撰寫的名聯,幾百年來,一直成為許多讀書人的座右銘,這也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必須要堅持的浩然正氣。
走近馬先生,零距離地感受他的音容笑貌,緣於昨天上午北京國際機場的偶遇。因女兒乘坐十點多的飛機從北京回倫敦,而我也要急於飛回廣州。早上七點,我們就到了機場,利用候機的空隙時間,習慣性地在機場裏麵的書店逛逛,挑本閑書用來打發飛機上的時間。機場裏的書店都不大,可能是乘客多是白領和旅客的緣故,上架的書大多是些暢銷書和時尚雜誌,色彩斑斕,賞心悅目。每次在機場書店,我都是裏外轉一圈,這本翻翻,那本看看,打發掉半個小時,然後就挑一本閑書離開。這次走進書店,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熟悉的老頭形象出現在最突出位置的新書封麵上——《醉文明——收藏馬未都》。我急忙翻閱,瓷器篇、家具篇、玉器與漆器篇、雜項篇,篇篇齊全。驚訝著這本書竟有主題歌!細品一遍,韻味無盡:“琵琶半抱,心曲一首……置一桌坐一椅擺一花瓶,如對美人。掛一花佩一玉吟一情詩,盡得風流。”五千年的曆史,延綿不斷,皇室貴胄,古玩字畫,尋常人家,生活器皿,都積澱著中華文明,一幀幀的圖片,一段段行雲流水的文字,滋潤著我的心胸……好書名,無酒也會《醉文明》!
合上書本,收起遐想,付了書款,在書店外等候女兒。翻著剛買的書,一個儒雅的老人與我擦肩而過,走進了書店。看他順著通道的書架,專注地挑書的側影,仿佛似曾相識。當他轉身麵向我走來時,對照著手上《醉文明》的封麵相片,我差點驚叫起來。眼前這位普通的老人,就是馬未都先生!幾乎同時,書店的工作人員也認出了馬先生,連忙走過去與他打招呼,並引他到壘砌的《醉文明》書堆前,讓老先生簽書並自己收藏起來。我也不避淺薄,主動走到馬先生跟前,自稱是他的粉絲,喜愛看他的收藏節目,追看他的博客文章。此時的我,仿佛一下子變得像一個追星族的樣子,內心因為格外激動,講話也變得結結巴巴起來……
馬先生輕輕地比畫著手勢,主動地詢問我的姓名,並在我購買的書上簽了名,那分親切與自然,宛如多年前早就相識的老朋友。他悄然而來,靜靜地閱讀,為我們簽完書後,又繼續翻閱其他的書籍。不顯山不露水,絲毫沒有名人的做派,這就是我感知的馬先生。我努力壓抑著心中的興奮,與女兒說起我對馬先生的仰慕,她建議我與馬先生合影留念,說這應是人生快樂事情。於是乎,我再次走近馬先生,提出與他合影的願望,他還是輕輕地點頭,友好地與我一起,留下微微的笑容。
回到廣州的晚上,正好收看了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的節目,翻看手中以此為藍本整理成文的《醉文明》,再次感受到馬先生的人格魅力。情不自禁地寫下這段心情文字,留下心中的感受,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