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詠並效法梅竹精神的對聯還有五副:
竹方生便直;
梅到死猶香。
(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四)
月映竹成千個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清·袁枚題江蘇揚州個園)
心腸鐵石梅知己;
肌骨冰霜竹可人。
(中國畫家黃賓虹自題書室聯)
品格自超梅以上;
交遊隻在竹之間。
(蘇州同裏鎮碧雲山房聯)
虛心勁節,山間翠竹常為友;
鐵骨幽香,簾外紅梅堪作師。
(桐鄉縣烏鎮西路正廳內柱聯)
58.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此聯是清大臣、學者、文學家阮元集引唐白居易《池上竹下作》詩的頸聯,為沈陽故宮衍慶宮題寫的。聯語以水、竹的特征為喻,進而賦於哲理,形象而深刻地提出修身養性、治學待人所應采取的態度。
上聯的意思是以清靜淡泊的水為友,不以權勢利祿相攀附。《莊子·天道》雲:“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漢書·敘傳上》:“若夫嚴子者,絕聖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淡泊,歸之自然。”意思是心境清靜自適而不熱中於名利,順應自然,則長壽可期。
下聯的意思是要以竹的虛懷若穀、胸懷坦蕩的品格為師。作者將竹擬人化,竹雖直而有節,但能理解“心虛”的重要。它“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尚虛心”(李苦禪《呤竹聯》)。這裏的“心虛”非膽怯之意,而是指內心空明而無成見或謙虛而不自滿,這種品格堪為人們治學、待人之師。白居易另有一首詠竹詩: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裏看。
(《題李次雲窗竹》)
白氏認為,竹子的價值不僅在於實用方麵,如製作笛簫、魚竿、生活竹器等,更重的是有審美價值。如竹身有節、外堅中空、偃而複伸,特別是在千草百花凋零的嚴冬,它還那麼青翠,雖然風吹雨打,雪壓、霜侵,卻仍然那麼堅貞頑強、清高孤直,多麼讓人喜愛啊!我們如能以恬淡之水為友,以“心虛”之竹為師,治學修身,當獲益匪淺。
1963年,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劍英的《題竹》詩,進一步揭示了以竹為師的深刻含義:
彩筆淩雲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59.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麵花
此聯為清書畫家、文學家鄭燮的自題聯。梅、蘭、竹、菊素稱花中四君子,象征著中華民族所推崇的幾種道德標準。聯語采用借物言誌的手法,借竹、梅象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上聯是說,竹性堅韌,“死不變節”,但有虛心的品格。竹葉向大地下垂,竹內空心仿佛俯首,這是對謙虛形象的讚美。竹“心虛異眾草,節勁逾凡木”,視竹為君,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著墨是最多的。傳說蘇東坡不擅丹青,卻好畫竹,並視墨竹為墨君,題詩道:“壁上墨君不解語,見之當可消百憂。”現代國畫藝術家、書法家李苦禪也有讚美竹的對聯:“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更虛心。”
下聯讚揚梅無“仰麵花”的傲骨精神。花開常遇漫天雪,卻有暗香襲人來。根據包滿珠主編的《花卉學》介紹,按梅枝條的生長姿態可分為三類十二型,一般梅花的花蕊不向上,特別是垂枝梅類,小枝向下垂,開花時花向下,表明梅有“淩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的陰柔之傲卻無仰麵的媚態。聯語顯示了作者有傲骨而無傲氣,謙虛待人而又不屈服權貴的可貴品格。
下麵一聯是從另一角度寫花和竹同人的關係。
有福不離花世界;
無愁常喜竹平安。
淮上程藹人字元吉撰,選自《隨園詩話補遺》卷八。俗諺說: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此聯是說有福氣的人總不離花的世界,無愁煩的人常喜歡竹報平安。
60.種數竿竹能卻俗
讀半卷書可養心
清·徐君彥自題聯。上聯語本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意思是種竹可消除俗氣。這裏所謂俗,指粗俗、庸俗,不高雅。一個人應向竹學其“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更虛心”的品格。對於竹的品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養竹記》作了精彩描述:“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誌。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所以有聯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