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設立了各種勳章、獎章、榮譽稱號等,以授予那些為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或在某一方麵做出卓越貢獻的外國領導人、社會活動家、學者、專家、使節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對外國人士授勳,一般要舉行授勳儀式。儀式可以是簡短的,但應是隆重的。也可借會見、宴會、群眾大會等場合授予。受勳人一般均親自出席儀式接受,但如因年紀大、身體不好或其他原因不能親自到場,也可委托代表接受。
授予外國國家領導人勳章,在國內,一般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麵授勳。在國外,一般委托駐外使節出麵,有時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在出國訪問之機授予。授予外國專家學者榮譽稱號,一般由授予單位的上級部門負責人,或由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出麵授予。情況特殊的,也可由省、市負責人出麵;榮譽學位由有關大學的校長或學術研究機構負責人出麵授予;榮譽市民稱號由城市市長出麵授予。
簡單的授勳儀式,授勳人與受勳人相對站立,相隔三四步左右。授勳人宣讀授勳決定,然後將勳章佩戴在受勳人胸前,並將勳章證書遞送給接受人,有時雙方還先後致詞。
隆重的授勳儀式,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授勳大廳設主席台和來賓席。授勳人和受勳人站在主席台上,授勳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受勳人的隨行人員以及外國使節在來賓席就座,儀仗隊護衛兩國國旗和勳章,在軍樂聲中進入授勳大廳,將兩國國旗豎立在主席台兩側,軍樂隊奏兩國國歌。奏畢,授勳人致辭並宣讀授勳決定,之後將勳章佩戴在受勳人胸前,最後,受勳人致答辭。
涉外參觀遊覽禮儀
外國客人來訪,應考慮安排參觀遊覽活動,通過參觀遊覽,可使其了解我國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情況,也是樹立國家、部門、企業形象,擴大對外宣傳和搞好開放工作的大好機會。
項目安排禮儀
選定參觀遊覽項目,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來訪的目的和性質。一般參觀遊覽都有相對的針對性。根據其目的和性質,安排有針對性的遊覽活動,是一個基本準則。
(2)來賓的意願、興趣。安排參觀遊覽的內容應考慮客人的意願、興趣。對一般代表團來說,待其到達後,提出參觀遊覽方案,共同商定,對重要的、身份高的代表團,可事先通過外交途徑了解其要求,再予以適當安排。
(3)當地條件的可行性。參觀遊覽要注重當地實際情況,做到力所能及、切實可行,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安全設施、保密設施及接待條件等。
(4)季節與時間的可能性。有些遊覽項目和季節時令關係很大,安排時理應把氣候因素考慮進去,同時,參觀時間和路途時間的搭配也應充分考慮好。
技術指導安排
項目選定後,如果數量很多,就應製定出一個較為詳細的計劃或日程安排,內容應包括:目標、路線、日程、時間、車輛等,待確定了這些細節和具體內容後,應向各級接待方麵交涉清楚,並通知相關人員,以便大家提前準備,即使出現問題,也會得到及時解決。
按照國際交往禮節,參觀遊覽時,應有身份相當者陪同前往,接待單位也要有一定的人員出麵,並根據情況安排人員負責解說、翻譯,遊覽時則應安排導遊人員陪同,導遊人員不宜過多,但業務素質和文化素養要高。
參觀遊覽時,接待單位或導遊人員要介紹一些情況。介紹情況時要注意:一是要實事求是,故意誇大或貶低都會留給對方不誠實的滑頭印象,此乃涉外禮儀中的大忌。二是要掌握時間,讓客人多看,隻需抓住時機略作介紹,不要喋喋不休,唯恐外賓不了解我們的光榮曆史。
必要時,應將參觀遊覽處的情況以書麵材料形式先作介紹,以加深印象。三是介紹時要掌握分寸,隨機應變。四是要盡量使所有參觀者都能聽得懂、聽得清,可以分批介紹或使用擴音器材。
在風景遊覽區、公共活動場所以及允許外國人參觀的地方,原則上都應準外國人拍攝,對其行為不應幹涉。對一些不準拍攝的項目,如文物、專利設備等則應設有警告牌或中、外文說明標誌,若無此類標誌,一定要向外賓說明,以免引起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