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證馬克思主義在圖書出版事業中的指導地位,使所出版的圖書有正確的導向和上乘的質量,出版社在圖書生產中就必須實實在在地堅持書稿“三審製”。書稿“三審製”是出版社多年來一貫堅持的行之有效的製度。但是不能不承認,近年來這一製度已經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首先,相當多的書稿的出版決策不是通過三審作出的,而是由責任編輯“邊審邊編”敲定的。由於複審、終審人員沒有審讀書稿而不可能對書稿作出評價和論證,因而對書稿的出版決策也就沒有發言權,隻好以責任編輯的決策為決策,三審變成了一審,複審和終審都流於形式。其次,責任編輯拿到書稿後不遵從先“審”後“編”的原則,而是不“審”也不“編”就發稿,複審、終審也是例行公事,簽名畫押了事。再次,更有甚者,出版社放棄了審讀、加工整理和終審發排的責任和權利,由作者或書商包編包印包發。最後,《出版社工作暫行條例》規定:“各級審查都應該有書麵意見”。這個“書麵意見”的中心內容是:對書稿的思想傾向、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文字表達和邏輯結構等,作出全麵的評價和鑒定,提出是否應接受出版的意見並申述其理由。但在實際工作中離此要求相去甚遠,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寥寥無幾。如此這般,三審製被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變形,三審製變成了無人審、一審製、二審製,三審製在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三審製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圖書出版事業中的指導地位和圖書的正確導向就會受到幹擾,與主旋律相悖的噪音就會時有發生,最近在少數圖書中出現的宣揚多黨製,肆意誇大腐敗,鼓吹台獨,就是一個明證。此外,三審製不能堅持,還使圖書的質量大幅下滑,以陝西省新聞出版局今年上半年對各社送檢圖書的檢查結果為例,全省共抽檢圖書109種,其中不合格品62種,不合格品占全部送檢圖書的56.9%,其質量狀況令人吃驚。除以上而外,三審製不能堅持,還導致編輯人員社會責任感日趨淡薄,編輯作風每況愈下。這些都說明,不堅持三審製,就會後患無窮。因此,麵對三審製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熟視無睹,而應該下大工夫來改變這種不正常的局麵。非如此,馬克思主義在圖書出版事業中的指導地位就得不到保證,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難以堅持。
二、堅持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發揚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隻有創新的文化,才是體現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文化。先進文化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能夠反映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變化,能夠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與時俱進,能夠體現文化自身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創新成為時代的特征和主旋律,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就是與時俱進,不創新便沒有先進可言。
圖書出版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出版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毋庸諱言,截至目前,作為圖書生產單位的出版社,基本上仍然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運行,其體製改革或體製創新滯後是顯而易見的。這種與時不進的體製,嚴重地製約了圖書出版業的發展。從本質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趨勢,必然要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這就決定了出版社或者是大多數出版社都要走企業化經營的道路。而要進行企業化經營,就要有相應的管理體製相伴隨。這就預示著,作為圖書生產者的出版社,其體製改革或創新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出版集團是出版社體製創新的一種模式,但它不是唯一的模式,那種認為出版社都要走集團化道路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海內外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的圖書出版界,將是小舢板與航空母艦並存,尤其是小出版社會大量存在。那麼,這些小出版社的體製創新模式將會是什麼樣的?我以為,它們中的大多數將會走股份製改造的路子,而且這種模式很可能成為出版社體製創新模式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