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經辭典》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1 / 2)

各位教授、各位專家:

我代表陝西人民出版社對你們在百忙中前來參加《十三經辭典》出版座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十三經”是我國儒家的經典著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大型叢書。它保存了先秦時期的重要曆史文獻,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曆史、哲學、文學藝術以及佛教、道教等中國古代文化的諸多方麵。幾千年來,儒家思想學說和文化滲透到了中華民族的性格與心理之中,到現在仍有很大的影響。從漢代至今,曆代的學人一直學習和研究“十三經”,從未間斷過。

陝西作為周、秦、漢、唐等十一個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其古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西安碑林保存的唐開成石經,是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經”“石頭書”。它是研究“十三經”極為珍貴的材料,為世界學術界所矚目。再者,經學的創立是從西漢開始的,因而陝西又是經學的發源地。正因為如此,陝西的經學研究工作者,應該責無旁貸地爭取全國學術界力量的支持,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對“十三經”進行全麵深入的研究,從中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為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編輯出版《十三經辭典》和《十三經詞語索引》,是從1984年開始醞釀的。1987年10月,我社通過專家論證,作出決定成立《十三經辭典》編纂委員會,並撥款10萬元(每年2萬元)作為部分編寫經費,支持這項工程正式開展。《十三經辭典》編纂委員會設在陝西師大辭書編纂研究所,並由該所負責日常編寫工作。

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籌備工作,《十三經辭典》編纂委員會和陝西師大辭書編纂研究所組織起了由13個省、市近百名專家和學者的編寫隊伍,並依據十三部經書分別組成了13個分卷的編寫組。1990年12月,《十三經辭典》編纂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編寫工作會議,討論和確定了《十三經辭典》的內容、體例、編寫工作細則等。

《十三經辭典》列入出版選題後,國家新聞出版署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它列入《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1990年4月,新聞出版署在(90)新出圖字218號文件中指出:“現將新聞出版署給國務院的《關於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1988—2000年)的報告》和《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發給你們。此報告已經國務院批準,請你們加強對辭書編寫出版工作的領導,將規劃中的項目作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本部門出版規劃的重點工作,認真組織實施。”

這項工作上馬以後,在我國內地和港台地區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新聞界和有關學術刊物都作了評價性的報道。在全國和一些國際性的大型學術會議上,許多知名專家和學者都稱讚陝西有魄力、有遠見,幹了一件千古不朽的事業。全國幾家有影響的出版社爭相表示願意合作出版這兩部大型工具書,他們把這兩部工具書稱作出版界的“拳頭產品”。中國孔子基金會也來函表示,願意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