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歌舞劇的唱詞也是幾近完善的。阿瑩穿插了大量的陝北民歌歌詞,這些歌詞是經了不知多少年的傳唱和不斷的錘煉而完成了經典化過程;這些歌詞又經過了不知多少年和多少人的傳唱,又完成了一個揚棄和篩選的過程;留下來被當代人有滋有味歌唱著的,無疑都是最具生命活力和藝術魅力的唱段。這些經典歌詞被劇作家穿插在唱段裏,不僅具備原生態的魅力,而且進入了具體的人物對象的心裏,也進入具體的情節推進過程中人物的情感波浪之中,把一種泛化的情感變成活生生和單指的人物情感,不僅如鮮活的血液注入人物,而且因人物的具體化而使這些歌詞頓添活力,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藝術效果。阿瑩自己創作的唱詞,緊緊把握著人物的個性,緊緊切脈著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心靈情感,準確而又鮮活;依著陝北民歌的格律和語言習慣,多是生活化的民間表達方式,幾乎讓我分辨不出自創和借用,渾然天成,功夫匪淺。我印象裏的阿瑩的創作,以小說散文為傑,這部歌舞劇的成功創作,真是讓我刮目相看,也切實體會到阿瑩創作的多樣性活力。
認識阿瑩有許多年頭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初識阿瑩時,他是一家國防工業大廠的領導,指揮著軍工生產,業餘時間卻寫著抒情散文,我那時就頗費解,那種冷冰冰的鋼鐵家夥充塞著腦子,如何轉換出詩樣的優柔情懷來。我為他的散文集《綠地》作序時,就在心頭懸著這個問號。幾年後,阿瑩調到省委宣傳部做領導,分管文藝,應該說與他的特長和愛好接上弦了,確鑿也顯示出內行的效應,陝西文學創作和藝術創作呈現勃勃生機。到今年年頭上,阿瑩又調到陝西國資委當領導去了,作為外行我都可以想象事務的繁雜和壓力之沉重。這人的出眾之處在於,不僅把擔子挑得悠然,事項有條不紊,創造性思路顯示著活力,業餘時間仍能進入形象思維,弄出一部陝北特色的歌舞劇來,在我就不僅是刮目相看了。
願阿瑩的事業興旺發達,也願他的創作活力持久鮮活,無疑是最充實的人生。
2007年9月27日二府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