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評——表深情感觸 寫詩性人生(2 / 2)

我發現您是常有幽默、風趣感的。1960年的《浪淘沙——食堂就餐記》和1968年的《浪淘沙——遊街敲鑼記》就有痛苦中的苦惱人的幽默。1992年填的《西江月——會見日本首相宮澤記事》簡潔、明快、風趣,是嚴肅中的輕鬆。2004年的打油詩《轉職廣而告之》則是離職後無官一身輕坦然麵對的自娛自樂了。讀後令人能有會心的一笑。

在舊體詩詞中,一首詩中有無好的詩句,是決定這首詩詞成敗的關鍵。一個好的形象或一種好的意境;一個好的比喻或是好的敘述;再或一個好的典故或一個精彩的警句,都可以成為一個“詩眼”使整首詩詞鮮活而有生命。您的七律《黃山鬆》《遊廬山》《答錢來忠贈詩》及兩首“藏頭詩”《贈梅葆玖》《贈樊建川》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或有鮮活的詩意或有美的追求,或有對文化人物的讚揚,就不多贅。

文如其人,詩詞也如其人。閣下的詩詞實際已寫活了自己。您的思想境界、真誠個性、靈動智慧及為人(2003年填的詞《浪淘沙——曹楊中學五十周年校慶》看得出您是極重感情的人),都通過這些詩詞可以看清三五,大致不差。而這些也使您的詩詞值得閱讀、欣賞。

中國的傳統詩詞曆史已有數千年。古人依據中國文字語言特點長期實踐逐漸發展、定型下來。在詩壇上,新詩、舊詩有爭議,現代人應用詩詞格律如何才對才好也有爭議。舊體詩寫作的多樣化(如臧克家同誌所說的“傳統派”、“改革派”與“新古體”並舉)也有不同意見。其實,形式隻是一種表達。無論新詩、舊體,舊體中也無論墨守成規或有改動,主要應看那詩有無詩意,有無詩情。首先要有詩意詩情,然後用了適合形式表達而得到讀者喜愛認可的就是好詩。至於詞,《中華詞律辭典》共收錄詞牌詞調2566個,又體4186個。包括了後人願意仿效的優秀自度曲(它也就成了新的詞牌)。《文心雕龍·通變》的讚詩雲:“定律運用,日新其業。變則其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法。望今製奇,參古定法。”我看很有道理。隨著文明的進步,音韻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主張改革詩韻並進行實踐的人也不少。我不太泥古,但也不薄古,主張的是“繼承發展兩爭優”。炤祥同誌既講究詩詞之音韻平仄,也自謙的寫點打油詩即興抒情,以景托誌或者緬懷留痕。我認為“作詩修心情有致,填詞養性趣無窮”,人生如此,實在快樂!

《歲月詩痕》行將出版,我在此表示祝賀,希望以後還有佳作,並祝我們的友誼長在。

緊緊握手!

王火

2007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