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喜傷心,悲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也就是說,喜、怒、哀、樂、思、憂、恐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情感體驗,但如果太過於強烈,都會傷及身體。
美國新奧爾良的奧施納診所曾做過統計,發現500個連續求診入院的腸胃病人中,因情緒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門診部統計,求診病人中因情緒緊張而致病的占76%。
美國哈佛大學一些學者用了40年時間,對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蹤調查,發現在21~46歲之間過著舒暢精神生活的59人中,隻有2人在53歲時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時期內,得不到舒暢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歲以前死去。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枝枝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他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氣十分鍾會耗費人體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米賽跑。生氣的生理反映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時都複雜,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動不動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所以他告誡:人盡量不要生氣,母親切勿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時給孩子喂奶,因為這時母體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現在,讓我們來想一想,在所有職業中,哪些職業的從業人員最容易生氣?
教師肯定是其中之一。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他人高度負責的角色,都要經受相當多的內心衝突和不安。教師除了腦力勞動強度較高之外,還要對社會、對家長、對年輕一代的成長高度負責,每天都要接觸帶有情緒色彩的活動,體驗情緒上的緊張與痛苦,由於種種原因,廣大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於恨鐵不成鋼,往往氣得七竅生煙而又無可奈何,這也許就是他們心情不愉快,以致早衰的重要原因!
做教師的一定要明白,我們要為黨和人民努力工作,這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個本錢,任何人都回天無力,就連自己的親人也也無能為力。所以必須珍惜自己,保重自己,使自己過得幸福快樂,才能健康長壽。
人要想健康長壽,光靠有錢,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適是不夠的,光靠補充營養、服用藥物或體育鍛煉也是不夠的,能對健康長壽發生影響許多重要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
俄羅斯的茲馬諾夫斯基經過長期研究,給我們列出了一個健康公式:
分子部分是健康長壽的三要素,其中情緒穩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殺手,其中懶惰首當其衝。
要讓自己健康、快樂、幸福、長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及時調節心態,保持情緒穩定,愉快地麵對學生,自覺維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