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速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是全麵小康的重要標誌。應在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同時,全麵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大力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加快完善全民社會醫療保險體係、計劃生育家庭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製度和住房保障體係,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廣大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係。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到2010年,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對困難群眾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加快建立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公共事務管理體係,認真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困難。應不斷加大財政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投入,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和布局優化。加強城鄉居民社區建設,使居民享有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的社區服務。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普及文化體育設施,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加快構建和完善新型公共衛生體係和醫療服務體係。加快建設便捷、舒適、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務體係,等等。
三、加快南通全麵小康建設進程的主要對策措施
為切實加快南通全麵小康建設進程,確保如期實現全麵小康戰略目標,當前應全力抓好以下幾大工作:
1.繼續穩步促進經濟持續跨越發展
實現經濟持續跨越發展,是建設全麵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必須始終扭住不放、持之以恒地抓緊抓好。根據跨越發展目標,全市GDP總量與人均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在“十一五”後期應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為此,一要積極引導、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打造長三角北翼高水平製造業基地為目標,通過大力提升紡織服裝、船舶修造、電力能源、精細化工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發展石油化工、新型環保、生物能源等戰略性產業,形成全市製造業優勢產業群、企業群與產品群;以打造一流建築強市為目標,充分發揮南通“鐵軍”的品牌效應,繼續扮靚南通“鐵軍”品牌形象,通過提高建築企業核心競爭力、拓寬建築業經營範圍、提高建築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做大做強建築業,鞏固其全市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以打造長三角主要綠色農副產品和海洋水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重要花卉苗木等生產供應基地、重要經濟作物生產供應基地為目標,走生態農業、高效農業、集約農業、創彙農業發展之路,做強、做精全市的農業,使南通真正成為長三角區域最具競爭力的都市農業第一大市、第一強市,成為長三角的菜籃子、果盤子和米袋子;以發展、做大現代服務業,明顯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目標,重點加快江海港口、公路鐵路等物流業以及金融、法律、會計、谘詢等商務服務業的發展,使生產服務業盡快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有力增長點,同時積極培育、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以休閑旅遊為重要特色的現代旅遊業、房地產業等新型服務業,全麵提升、繼續做大現代商貿、餐飲娛樂、休閑健身等消費服務業。二要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南通實現跨越發展、盡快融入蘇南的內在要求,必須克服種種阻力,努力落到實處。要通過調整考核指標、完善考核辦法,將各級行政領導、經濟綜合管理及協調部門的注意力和工作重點轉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轉到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上來,地區、部門、行業、單位之間不僅要比經濟發展速度,更要比經濟發展效率,比資金利稅率、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要通過財政上支持、稅收上優惠、金融上傾斜、管理上配合等多方麵的措施,引導、鼓勵、支持企業重視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實現體製機製創新。三要多方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提高南通經濟核心競爭力、促進全市經濟持續跨越發展的引擎。當前在南通經濟的跨越發展中,科技創新的任務主要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在農業、養殖業等領域推廣新品種,采用新機械和新藥物、新肥料、新飼料,普及新技術、新方法等。要克服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企業積極性不高、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切實增加財政科技投入,確保科技三項費用和科學事業費在財政支出中占有足夠比重,並保持不斷增長;通過建立企業科技投入引導、扶持和獎勵製度,調動企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的積極性;通過積極引智引資,緩解人才不足、資金緊缺等困難。四要繼續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南通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極,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全市經濟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繼續深化改革,構建有利於民營經濟大發展的體製機製;要進一步放寬政策,讓民營經濟真正享受國民待遇;要努力改善服務,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營造適合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投資環境;要明確保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的原則和措施,讓民營企業家敢投資、敢發展、能夠謀劃長遠發展;要加強引導支持,提高民營經濟的素質和發展層次。
2.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全麵小康社會建設的一大重點。為此,一要切實加快城鎮化步伐。到2010年全市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7%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推進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南通的城市建設,通過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升改善城市功能、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切實做大規模、做強實力、做優功能、做美形象,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區域行政、經濟、商貿、文化、交通中心;必須加快發展衛星城市,以縣(市)城鎮及交通物流樞紐區域為基礎,發展七至八個人口在20萬左右的中等城市作為南通的衛星城市,發揮次級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必須加強各具特色的重點中心鎮建設,使之成為區域城鎮網絡的重要節點,起到串連一般鄉鎮和廣大農村的紐帶作用。二要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全市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巨大,轉移、吸收、消化這部分農村勞動力,是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除通過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就地吸納一部分勞動力以外,必須統籌城鄉勞動力市場,為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打開大門、撤銷門檻、提供方便,盡快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在城市就業的權利;必須大力發展城鎮二、三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行業,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必須更多地關注、研究外地和國際勞務市場,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赴市外、境外、國外就業提供信息和機會,也可以通過發展中介組織進行勞動力的批量輸出;必須積極開展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三要把農村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農村的全麵小康,就沒有南通的全麵小康。因此,加快農村發展,是建設南通全麵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這方麵,要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引導農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發展高效農業以及相應的二、三產業,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在電力供應、信息通信、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等方麵徹底改變農村的落後麵貌;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盡快消除農村在社會保障、醫藥衛生、文化教育、體育健身等方麵與城鎮的顯著差異。
3.紮實抓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目前就南通而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重點在於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因為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全市實現“兩個率先”、跨越發展奮鬥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化解全市人口、資源、環境等發展瓶頸的必然選擇,還是建設生態市的基本途徑。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一要明確將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南通建設全麵小康社會的基本戰略之一,由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通過相關決議決定,在正式文件中予以明確,以利於貫徹實施。二要開辟多層麵、全方位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具體包括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都要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目前必須將第二產業作為推行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社會經濟各層麵都要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在企業層麵要努力控製排放、建設綠色工廠、綠色企業,在產業層麵要形成合理的區域產業結構、資源高效利用的產業鏈,在園區層麵要按照汙染綜合治理、物質閉路循環、資源循環利用原則構建產業聚落的生態型園區,在區域經濟層麵要確立節能減排與循環型城市和循環型區域的建設目標;社會生產各環節都要大力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在生產環節推廣清潔生產和資源能源多級循環利用,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在流通環節要按照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運行要求重新設計和安排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方麵,在消費環節則要倡導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可持續消費。三要出台支持、促進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實行明顯的產業傾斜,提供先進的科技支撐,對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和企業從多方麵實行優惠政策。四要構建有效保障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的運行機製,其中一是行政推動機製,建議實行黨政一把手對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運作模式,形成由上而下、層層負責、相互銜接的行政推動體製;二是市場運作機製,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主要借助市場手段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考核激勵機製,將降低消耗、減少排放、治理汙染、保護環境等方麵的指標列入幹部考核指標體係,以有效地提高各級幹部推行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動性、自覺性;四是全民監督機製,將督促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戰略的實施作為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的重要議程,充分發揮黨委、人大、政協的監督職能和指導、推動作用,設置專門的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和循環經濟監督熱線,發動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監督,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以利於在全市形成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為人民群眾以及子孫後代提供一個清新怡人、和諧平衡的生態環境。
4.特別重視經濟社會全麵協調發展
在努力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基礎上,必須特別重視與之密切相關的社會協調發展。這方麵,一要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麵小康建設的核心,就是要富民、惠民,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因此,要想方設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變南通人均收入在全省處於偏低水平的狀況,使全市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加快、使南通逐步成為令人羨慕的高收入地區;關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采用稅收、財政、金融以至可行的非經濟手段如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救助力度等,逐步縮小全社會的收入差距,扭轉貧富差距擴大的傾向;通過不斷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發展各類社會事業,創造優良的生活環境和消費條件,積極引導消費,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生活檔次和品位。二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通過鞏固提升基礎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建立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市、強市;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通過繁榮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提升文博事業、拓展壯大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具有南通特色的文化事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努力建設文化大市、強市;以構建和完善新型公共衛生體係、城鄉全麵覆蓋的新型醫療服務體係為重點,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尤其是提升農村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質量優良、服務優質、費用合理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通過加大體育健身場館的建設投資力度,增加和合理布局體育健身場所及設施,進一步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積極發展群眾體育,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建設名副其實的體育大市、強市;積極應對老齡化壓力,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標準,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努力營造代際和諧的社會氛圍。三要加強民主法製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全麵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加快建設法製政府,全麵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完善基層民主管理製度;通過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和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製,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秩序;加強政府誠信建設,推進企業、中介、個人信用製度建設,努力打造誠信南通。四要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精神文明“南通現象”,構建友愛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進一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打造“文明南通”。此外,要通過加大改革力度促進和諧南通建設,通過深化改革,為和諧南通建設提供更好的體製機製條件和更強的動力;通過擴大開放,為和諧南通建設提供更多的活力和更為豐富的物質與理念支持。
“全麵小康綜合實現程度係數”的具體計算方法為:
第一步,計算各指標的實現程度係數Xi(i=1,2,3,…,25)。
首先將25個指標區分為正指標(即指標數值越大越好的指標)與逆指標(即指標數值越小越好的指標)兩類。按照各指標本身的含義及性質可知,代碼為4的指標“城市登記失業率”和代碼為14的指標“恩格爾係數”為逆指標,其餘均為正指標。
第二步,計算全麵小康綜合實現程度係數E。E由各大類指標實現程度係數平均而得到。考慮到“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四個大類指標分別反映的是構成全麵小康社會這一大係統的四個有機組成部分的現實情況,而該四大部分之間不宜再人為地區分孰輕孰重,所以,全麵小康綜合實現程度係數E應為各大類指標實現程度係數的算術平均數;同理,在各大類內部,各項具體指標也都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該大類指標表征的全麵小康特定方麵的基本狀況,各項指標之間也不宜再區分出不同的權重,所以,各大類指標實現程度係數便應為各項具體指標實現程度係數的算術平均數。據此,可將全麵小康綜合實現程度係數E的計算方法一般地概括為:E係采用未加權的算術平均法由各指標的實現程度係數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