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鄉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研究(3 / 3)

在“十一五”期間,市區建立一所床位數達500張以上,集養護、醫療、康複、護理、職業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示範養老機構;各縣(市)、區均應建立一所床位數達150張以上,功能齊全的綜合性福利機構。

(二)改革和完善醫療保健體係

全麵實施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加大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的動態管理,“十一五”期間,要對農村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80%。做好農村貧困老年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和大病醫療費用的補助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醫,提高農村老年人健康水平。

加快發展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和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城鎮老年人建檔率達85%。提倡設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得到就近、方便、及時的醫療服務。加強社區老年衛生保健工作,增加服務項目,改進服務措施,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複等多種服務。改善老年病醫療設施,重視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治和康複研究,提高老年病急救、治療和康複水平。大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健康教育普及率力爭達到85%以上。加強老年病專科建設和老年保健科學研究,促進老年衛生工作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中,對離退休人員實行政策傾斜,對參保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個人賬戶的計入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比例都給予照顧。

總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實現100%覆蓋。

(三)做好城鄉特殊老年群體社會保障工作

一是對於“空巢”家庭老年人。首先,要努力保障特殊老年群體經濟收入的穩定。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質量問題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老人群體逐漸增大,而照料需求和供給又受到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和社區照料服務尚未充分發展的雙重壓力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將受到影響,特別是“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更為具體和更為迫切,從而不利於人口的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利於和諧南通的構建。因此關注“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質量,構建“空巢”家庭老年人養老的社會支持體係,提高“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當今乃至今後我市老齡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評價是社會養老保障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對他們生活質量的量化評估,可以為製定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對策提供依據,特別是為我市居家養老模式的探索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要關注空巢老人這一社會上最為脆弱的群體,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他們基本生活經濟來源的穩定。其次,構建特殊老年群體生活照料服務體係。基層社區和村委會應盡快構建完善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服務體係,這也是解決空巢老人基本生活問題的最有效途徑。由於老人特殊的身體條件、精神狀況,以及我國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的同時較早步入老年社會等因素,空巢老人這一特殊老年群體無疑更需要得到外界的更多生活和精神方麵的關照。

二是對於高齡老人。要針對南通市高齡老人多、保障要求高的特點,善於創造性地開展惠老工作,製定惠敬高齡老人的專項福利製度。具有“長壽之鄉”美稱的如皋市集中財力,實施“八個一”惠老工程的做法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讚賞。他們的具體做法:一是一項長壽補貼,對年滿10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長壽補貼80元,全年960元;二是一瓶牛奶,對年滿95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天免費供應一瓶牛奶;三是一次體檢,9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一次體檢和義診,100周歲以上老人由市政府組織醫務人員登門服務,90周歲至99周歲的老人由各鎮政府組織;四是一次慰問,市領導在每年重陽節前後對全市百歲老人進行一次走訪慰問;五是一次祝壽,對新增加年滿百歲老人,當年政府組織登門祝壽;六是一次饋贈,對年滿百歲的老人年贈送一台彩電;七是一次褒獎,每年對有85周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開展尊老敬老模範家庭評比活動,由政府給予褒獎;每年擬評比100戶模範家庭,以市委、市政府名義進行表彰,給予一次性褒獎;八是一係列優惠待遇,年滿60歲的老人憑老年優待證或身份證,享受相應的優待和服務。南通市其他各市縣,應結合本地的實際,借鑒他們的經驗,製定惠敬高齡老人的專項福利製度,並在實踐中真正得以貫徹落實。

結語:人口老齡化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著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也直接作用於南通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注南通市城鄉老齡化發展態勢,製定科學、合理、可行的老年人社會保障製度,下大氣力切實有效地解決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南通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麵小康和構建和諧南通的重要內容。本文的研究隻是拋磚引玉,我相信,隨著對南通市城鄉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的深入,南通市的老齡事業發展必將更上一個台階,全體老年人更能安享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