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走過六十二年的台灣文學地標(2 / 2)

我點的俄羅斯套餐裏有一小盤點心,沙拉、濃湯、麵包和主菜之後,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俄羅斯軟糖品嚐,入口即化的白色泡泡軟糖,中間夾著香脆的核桃仁,甜而不膩,還沒反應過來就已吞咽下肚,遂決定餐後到一樓大飽口福。也正是這個決定,讓我能與簡錦錐夫婦有了更親密的接觸。

明星是台北最早烘焙麵包和西式點心的咖啡館,早年這裏每天下午排隊購買新鮮出爐麵包的場景蔚為奇觀。簡先生跟我介紹店裏的點心,俄羅斯軟糖原來有三種口味,白色的是原味,還有兩種水果口味的。另外一種頗受歡迎的點心原名少女酥胸,後來因為台灣社會相對保守,更名為少女的手指。還有中西合璧的核桃糕也是明星的特色點心。

簡先生坐在櫃台裏的點心盒子前,在送給我的書上簽名。他一邊寫字一邊跟我講述明星的由來,他跟六個白俄羅斯人一起創建的情形,明星這名字是從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是俄語宇宙之意。我從鏡頭裏看著眼前精神矍鑠的老人一筆一劃地寫我的名字,感慨萬千,如果不說,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已有八十高齡。另一方麵,我不過是到咖啡館來的最普通最普通的客人,卻也得到最熱情的相待。

我們談起數十年來曾經在咖啡館出入的台灣文藝人士,周夢蝶,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羅門,施書青,朱天心,台灣當代文學史上眾多如雷貫耳的名字都與這裏有著深厚淵源。簡夫人告知我次日明星咖啡館有一場白先勇先生的訪談,非公開性質,夫人特意告訴我,你如果想來見見白先勇,可以提前過來。

我不知自己如何能有如此待遇,忙不迭地致謝。不過心裏猶豫得很,台灣文學於我而言一直有又遠又近的神秘,我願隔著一些距離去暢想,倘若麵對麵,也許我就不知如何是好。來或是不來,等明日再決定吧。

第二天淩晨我被走廊上的聲響驚醒,翻身複睡,再醒來時天色大亮,慌忙查看時間,竟然已經錯過了訪談會。不由得捶胸頓足,卻也有輕鬆,冥冥之中有種力量,要讓我繼續保留心中的距離之美吧。

餘下逗留台北的日子,夜晚回到旅館,仔細閱讀簡先生所贈之書《武昌街一段七號》,看明星創建而輝煌而歇業而重新開幕,看他與俄羅斯友人數十年的生死患難,看一個個台灣文學家將這裏視為自己的窩。時光荏苒,當年獨自從上海漂洋過海返回台灣的八歲男孩,如今已是八十高齡兒孫滿堂的老人。

“回顧明星咖啡廳的傳奇,就像在享受一杯暖烘烘的台灣人文史咖啡,香氣四溢而令人隱隱激動,帶你走過時空,回去體會什麼叫古早的人情、美好的過去”,讀著書上這一句話,六十年的光陰嗖地過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一段5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