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哲理思辨(1)(1 / 3)

49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譯文:別處山上的石頭,可以雕琢玉器。

解詞:他山:別的山。攻:此處可解為雕琢。

解析:此詩句的用意是以借喻的手法,勸諫國君發現並大膽選用良才。任何時代都會有許多賢才,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位置和處境之中。一些才能出眾,顯赫於眾,且與當權者過從甚密的人,受到重用,這通常是比較容易做到且在情理之中。而一些時隱時現,或者長期隱居於山野之中,甚至曾服務於敵對者的賢人,當權者則想不到或不易發現,或不一定願意委以重任。而這類當權者,嚴格地說,隻能說是一個庸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傑出當權者,必能慧眼識英才。隻要是出眾的能人,不論在何地何方,不論付出何種代價,都應該招賢納士,予以重用,共建偉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共創蜀漢的帝業,就是一個經典的先例。

此外,此詩句也含有要善於借鑒、運用外來的先進科學技術、先進方法和優秀的文化成果,以及應吸收他人成熟的經驗等之意。

此詩句被譽為哲理詩之祖。

詩經·小雅·鶴鳴(第二節)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0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辭·卜居》

譯文:尺比寸長,但寸的用處有時也有超過尺的時候,東西再多,也有不足的時候,有智慧的人,有時也會有不明白的時候。

解詞:卜居:篇名。是向占卜者卜求居世自處的方法。本詩不是屈原所作,而是後人假托屈原思想所寫成,作者不詳。

解析:《卜居》一詩是後人創作的一首歌頌屈原頑強鬥誌和不信天命的批判精神的散文詩。此兩句,除了表現了屈原不信卜筮的現實精神之外,深入剖析,還可悟出其中所包含著的辯證因素,即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不變的。如尺固然比寸長,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寸的短卻可起到尺所起不到的作用。原本所擁有的物品再多,也可能有缺乏的時候,智者無論多麼聰慧、精明,也會有判斷錯誤和失誤的時候。所以,任何人和物,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由此應學會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所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卜居(節選)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50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譯文:藍藍的天空下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莽莽草原,風吹草低,隱沒在草裏的牛羊時隱時現。

解詞:見:同“現”。

解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寫景句。讀來麵前立時就展現出一幅壯闊而呈動態、立體狀的草原美景圖:藍藍的天空、豐茂的草原、肥壯的牛羊……那出自天然的淳樸之美、那莽原的粗獷雄放、那牛羊成群的富足,短短的十三個字,就盡收眼底。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美不勝收。這在曆代描寫塞外草原的詩歌中,堪稱絕美之筆,譽它為千古絕唱,也不為過。

景中都蘊涵著深情。品讀佳句,猶如身臨其境,心胸豁然開朗。那美景如畫的大草原多麼讓人愛戀啊!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502.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譯文:江邊什麼人最初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哪年最初照到過人?人生代代地相傳下來沒有窮盡,大江和明月年年都是相似的。

解詞: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舊題。詩題相傳是陳後主所作。

解析:《春江花月夜》是詩人張若虛一生僅留下的兩首詩之一。但僅憑此詩,作者就在詩壇上蜚聲千年。

這是抒寫遊子思婦的情詩,但由於在前半部分以春江、花林、明月為背景,描繪一幅美妙絕倫的月夜美景,構成了啟發讀者探尋其中包含深意的藝術境界,所以特點突出,十分引人注目。

尤其是所列四句,可謂美不勝收,令人讚賞不已。

當江潮湧起,置身於江水月影交相輝映的春日初夜的美景中,作者進一步感受到了江月亙古相伴而江邊之人卻代代變更,這種有限的生命個體和無限的宇宙整體的關係,從而引出了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索。確實,宇宙是永恒不變的,而人生卻像白駒過隙一般的短暫,這是自然發展規律。正因為如此,人們就要格外地珍惜寶貴的時光,使有限的生命,發出最大限度的光和熱,爭取在短促的人生軌跡中,留下一些光彩。

503.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譯文:對著洛陽城綺麗的春光深情寄語:明年的春色倍加豔美,將等待你去觀賞。

解析:詩人懷著滿腔熱情對如畫的春景予以讚賞,感染力很強。春是四季之端,春季到來,草木競秀,百花盛開,一派盎然之氣,充盈於天地之間。所以,人人都愛春光,人人也難舍春景的離去。而詩人更加強調的是“明年春色倍還人”,也就是說,對當前的春景不要過於眷戀,明年的春景一定會更加明媚、光彩。句中字字都生發著春的勃勃生機。體會著春的美、春的活力之時,就會聯想到當今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和永遠勃發、永含生機的春季一樣,也在不斷發展,日日進步,一年更比一年好。

鏈接:2009年3月13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溫家寶總理與記者見麵,並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希望這次記者會能開成一個提振信心和傳播信心的會。這應該是每位記者的良知和責任,也是人們的期望。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我期待著明年中國和世界都會變得更好。謝謝大家。”溫總理在此處引用此詩句,表明了對中國和世界的形勢發展會越來越好的殷切期望和堅定信心。

春日京中有懷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裏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504.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譯文:青草不需要感謝春天使自己茂盛生長,樹木也不要埋怨秋天使自己的葉子凋零。

解析:李白在此詩句中,從草木在不同季節的繁榮和凋謝的自然現象中,看到了“萬物興歇皆自然”的規律,表現了樸素的唯物觀點。生長在古代社會的人,由於受時代和觀念的局限,對大自然的認識,一般是唯心的。認為是天上有神,大地的一切以及人類的生存,都由神在主宰。而李白雖然生活於一千多年以前,卻如此清醒而準確地認識到了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確為難能可貴。

從草、木的繁榮和凋落,無須感謝春和怨恨秋的表述上,再深入體會一下,就會認識到此詩句的更深含義,即人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的,隻有認識它、順應它、才能與其融為一體。

日出入行(節選)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曆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505.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二首》

譯文:因喝酒所欠下的錢到處都有,人活到七十,從古到今十分稀少。

解詞: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裏處。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行處:到處。

解析:此是杜甫憂國憂民、心懷積鬱、借酒澆愁時所抒發出來的激憤、感傷之情。“人生七十古來稀”流傳至今,有時,還縮稱為“古稀之年”,以表示人已進入老年階段。當代的老年人對“古稀之年”之說,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即:其一,要對從生到死的自然法則,有唯物的認識,坦然對待必然到來的衰老。其二,應該看到,現在人到七十,已不再稀少。這是因為古代人由於受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的限製,活到七十歲的人是少數。(據曆史記載,杜甫生活的時代,人的平均生存年齡隻有28歲)而當代人因為科學的發達,自然環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已大大提高。人到七十,絕不再是稀少的了(近來統計,我國平均生存年齡71.8歲。其中上海79.66歲,北京79.06歲)。所以,要對生命充滿希望和期待。要注重養生之道,以延年益壽。其三,對於生命的存在要有質的認識:要充分使用生命,積極推動生命的進程。在有生之年有意義、有樂趣地度過每一天。

心境年輕,有活力,人就不會感到老。

506.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譯文:好雨知道適應時節而降,正逢仲春季節,植物就在雨水的滋潤下萌芽生長。細雨隨著微風在夜間悄然飄落,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解析:詩句集中地表現了春雨、春風滋潤萬物生長,催動百花盛開的作用。在四季之中,春的生命力是最強的。春季到來,到處都充滿著生機盎然、蓬勃昂揚之氣。而春的催生作用,並非以暴烈的形式體現,而是與和風細雨相融合,細而且深、透、久地表現著她特有的魅力。鑒於春的這種獨有的特點,我們也可以把她催生萬物的力量,轉化為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運用到催人成長,塑造靈魂,孕育美德,指點迷津等方麵。而春的獨有特點,也可體現在情感的產生和加深方麵,如男女戀情,初識之時的“電閃雷鳴”,隻是愛的開始。隻有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愛才可能向真實靠近。個中酣釅的意蘊,非一語可言盡。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07.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唐·杜甫《江漢》

譯文:古時一直很看重老馬,但不必要求它去跑很遠的路。

解詞:存:存在。此處可引申為看重、尊重。老馬:春秋時,齊國大臣管仲隨齊桓公討伐孤竹國,在回國的途中迷路。他用老馬引路,得以順利回國。後世遂有“老馬識途”之說。杜甫在詩中用了此句,在於以老馬自喻,說明自己雖已年邁,但自信還很有為。

解析:此詩句首先肯定了老馬雖已衰老,但仍有識途這樣為壯馬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又指出它已經體力不足,無法像壯馬那樣長途馳騁了。為此,就應當多發揮其獨有的識途作用,而不應使其勉強長途奔馳。讀此詩句可使讀者悟出這樣的哲理:任何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任何事物都有利與弊、優與劣。一個智者必定能根據這一規律,揚長避短、取其優而舍其劣,恰當運用,從而在成就事業上,取得最佳效果。

正因為此詩句突出了哲理詩化的特點,所以成了世代傳頌的名句。

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50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譯文:萬木落葉隨風紛紛飄落,一望無際的長江之水滾滾而來。

解析:此句是詩人所寫的登高遠望的實景:山高風急,猿猴哀鳴,渚青沙白,飛鳥盤旋,落葉飄落,江河奔流。一派壯闊、淒清的深秋景色。其中,深含著詩人憂國念家、艱難愁苦的沉鬱情懷。

落葉飄去,江水奔來,既是景象,又顯出自然界的一種規律。由此也可以聯想到,社會發展也是同樣有規律可循的。即陳舊的事物必然日漸衰落,新生事物必將日漸成長、壯大。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的。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09.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杜甫《贈花卿》

譯文:這樣美妙無比的曲子隻有在天上的神殿上才能聽到,人世間能聽到幾次呢?

解詞:花卿:指花敬定。唐代一武將,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

解析:此詩句表現了對樂曲之美的無比讚賞。把十分美妙動聽的樂曲,說成是世間難有的天之仙樂。這就把音樂之美寫到了極致。在從中領略到了音樂之美的最高境界之時,也可聯想到音樂之外的各類藝術的驚人之美,乃至科技方麵的超凡創造。而且,在社會發展的諸方麵中,努力爭取做到盡善盡美,也正是需要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5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譯文:真好像春風一夜間就吹了過來,千萬棵梨樹都盛開著白白的梨花。

解析:這是寫邊塞雪景的名句,壯美而奇麗。尤其令人叫絕的是,詩人以獨特而奇絕的想象力,以春風擬寒風,以梨花比雪花,從而,展現了一幅把天寒地凍的胡地雪景,變成了梨花競放、春意盎然的南國美景的絢麗圖畫。何等傳神!何等新穎!岑參這兩句詩,堪稱詠雪之最。

閱讀此詩句,不妨發揮一下想象力,賦予此詩句以新的詮釋和意義。如:一些長期困擾著大眾的民生問題,政府一旦出台了徹底解決此問題的政策,並付諸實現之後,隨即出現了群眾歡欣鼓舞、喜笑顏開的場麵。再如:由於遇到一些困難、問題、幹擾等,長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而深陷於苦惱、重壓之中時,經過苦苦思索、鑽研,不間斷地反複探索、試驗,終於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或者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契機或機遇,從而獲得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一身輕快,滿心歡暢,隨之感到周圍的一切都十分美好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選)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11.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唐·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譯文:庭院中的樹不知原來住在此處的人已經離去,春季到來仍然像原來一樣開滿著鮮花。

解析:這首詩是吊古之作。是寫西漢梁孝王劉武時所建的梁園(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由盛到衰的景象。梁園初建時,一到春季就繁花似錦、百鳥鳴囀、車馬喧鬧,遊人如織。此後,逐漸衰敗,以至到了“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的境地。可“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卻別開生麵,在荒涼的梁園裏,描繪出了豔麗而勃勃生機的春意。這從作者的寫法來看,是一種吊古的反襯,以春景襯蕭條,意在更顯哀情和傷痛。今天讀來,卻能悟出其中所包含著的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即不論人世間有何種變化,庭樹都會遵循自身的規律,每逢春季到來,必然依舊開出一片繁花。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51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譯文:早春時節京城的街道上下了一場小雨,地上鬆軟得像酥油一樣,小草嫩芽鑽出地麵,遠看一片青綠,走近卻又看不到了。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早春,它比滿城花紅柳綠的豔麗風景好得多啊。

解詞:呈:呈送。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是韓愈的朋友。曾任水部員外郎,因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天街:京城的街道。絕勝:絕對勝過。煙柳:指花紅柳綠的豔麗景色。

解析:這是一首寫早春景色的絕句。清新自然,生機勃勃。“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詩中的精妙佳句。春的生命力首先在於綠。在極北地帶,屋簷下還可能掛著冰淩的時候,在一陣小雨的滋潤下,成片的綠色小草芽兒就冒出了地麵,遠遠望去,青青淡淡。麵對著這些小草,人們頓時感受到了春的氣息。可當人們懷著欣喜之情,走近細細觀察之時,這稀疏、纖細的草芽兒,又變得朦朦朧朧,模糊不清了。詩人如此描寫春草,正如繪畫高手的一幅水墨畫一般,在一片朦朧美之中,顯示出早春那特有的鑽天透地的生命力。

春可以比擬人。在人的一生之中,青春時代猶如四季之春一般,是最可寶貴的時光,是生命最旺盛、最富有朝氣、最能釋放能量的時期。青春像一塊串在人生金鏈上的寶石;像一輪噴薄欲出的紅日;像熊熊燃燒的火焰。為此,正值青春時代的青年人,都應該無比珍惜這黃金般的時光,胸懷大誌,勇於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努力、奮進、拚搏,使生命光彩奪目,燦爛輝煌。

51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劉禹錫《竹枝詞》

譯文:東邊出著太陽西邊卻下起雨來,說是陰天卻又放晴了。

解析:這是一首民歌體的情詩。是寫一個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微妙複雜的心情。詩核是一個“晴”字。詩中的“晴”字,是個諧音雙關語,實際上指的是“情”。即詩中所寫的少女,正暗戀著唱歌的男兒,但又摸不透他對自己有無情愛,因而心裏既懷有希望,又有些疑慮,思來想去,還是很有信心地覺得小夥子對自己是有情的。

“道是無晴卻有晴”至今仍然可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但由於此一詩句的含蓄和精妙,具有十分開闊的想象空間。如朋友之間產生了誤會,就要絕交了,但由於某種契機,結果和好如初了。再如,本來預料可能會失敗的事,竟然成功了,等等。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514.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

譯文:過去在大貴族王家和謝家廳堂前飛來轉去的小燕子,如今都飛到了普通的老百姓家中了。

解詞:烏衣巷:在距朱雀橋不遠的一條小街。王謝:指東晉時代身居高位、權勢顯赫的大貴族王導和謝安。

解析:這是一首寫感慨滄海桑田,興亡變化的懷舊名詩。詩人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句中,巧妙地抓住燕子這一慣常棲息舊巢的候鳥的特點,以精妙的藝術手法鮮明對比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昔日鼎盛富貴,車馬喧鬧,今日寂寥冷落,荒涼淒清的不同景象,借此抒發、詠歎興衰更迭的曆史變遷。

時代的變遷,曆史的發展,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隨著封建王朝逐步的衰敗,曾經顯赫一時的貴門豪族的日漸沒落、消亡是曆史的必然。人類社會始終在被自然規律所主宰,所以必定要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不斷變化。如今,我們正生活在二十一世紀這一偉大、嶄新的時代裏。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實力的雄厚,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是前人們絕對不可能想象出來的。所以,曆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都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所必然要經曆到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順曆史潮流而動,隨社會發展而不斷前進,永不停步。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515.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唐·劉禹錫《金陵懷古》

譯文:國家興亡全由人事決定,險要的山川隻是一種地貌,並沒有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

解析:《金陵懷古》是劉禹錫由和州返回金陵,遊覽六朝故地,有感而發寫成。金陵一帶山川地勢險要,雖然景物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詩人不禁感慨萬千。“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是詩人由感慨而深思得出的警語。即國家興亡是由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的。而山川險要,隻能是一個客觀輔助條件。英明的君主必能興國,昏庸的君主必然敗國。這種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的卓越見解,富有深刻的哲理。在治國強國方麵,具有恒久的現實意義。

金陵懷古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州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516.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晚月》

譯文:今夜天上升起一輪明月,照耀整個宇宙,好像把人間洗刷了一遍。暑熱消退,天空一片潔淨,萬景澄清,天地一片空明。

解詞:寰瀛:指整個世界。九霄:天空的最高處。

解析:詩人寫的是八月十五月夜秋景。短短的二十個字,寫出了秋天特有的美: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天朗氣清。尤其是在皓月當空之際,大地一片銀光閃爍,徜徉在這無邊明淨、安謐的月色之中,可謂是美不勝收。要善於欣賞自然美景。置身於美景之中,可振作精神,舒展胸懷、陶冶性情、養生健體。

鏈接:2005年9月5日,“21世紀論壇”開幕式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溫家寶總理出席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了題為《走科學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演講。溫總理說:“九月的北京,‘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在這美好的時節,‘21世紀論壇’2005年會議隆重舉行。我謹代表中國政府,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溫總理在對會議的召開致賀詞時,引用了劉禹錫的詩句,意在說明會議召開的時間很適宜,也預示著會議一定會取得圓滿的成功。

八月十五夜晚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517.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之四》

譯文:曾經看到過大海的人,對其他的水就難以說是水了;除了巫山上的雲,別處的雲就算不上是雲了。

解詞:“滄海”句出自《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巫山:在今四川奉節縣東部。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十分壯觀。據戰國宋玉的《高唐賦》中說,巫山有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意為巫山之雲是神女所化,別處的雲,無法相比。

解析:這兩句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韋從而寫。元稹夫妻之間情感篤厚,無比恩愛。可是妻子卻因重病離他而去。這使元稹萬分悲痛,長期陷於哀傷之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詩人借此表明他們夫妻猶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至美至深。以此懷念相親相愛的亡妻。

詩人用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來表示感人至深的夫妻情感,是因為此水此雲無與倫比。而如果就無與倫比這個意義作進一步的思考和聯係,此詩句還可用來表達讚美創造力極強,做出特殊貢獻的賢才和各種超乎尋常、驚人的創新成果和發明。也可用來激勵人們積極向上、求新求美,以成為卓越的頂尖人才等。

離思之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518.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代·杜牧《山行》

譯文: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晚景,於是不由得停下車來觀賞,為什麼這樣喜愛楓林呢?因為經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還要紅豔。

解析:這是一首描寫晚秋景色的絕句名篇。此詩最為讀者所稱道的是對楓葉的精妙描寫。詩中寫花,大都寫春季之花。因為春季是四季之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而一想到秋季,則常有蕭瑟、冷落之感。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卻凝聚筆力,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秋景,描寫了楓葉的奇美:深秋季節,滿山楓葉,豔紅一片,流丹異彩,一派熱烈昂揚,生機勃勃的景象。

杜牧筆下的楓葉,何以比春花更紅?隻緣它在經過了風霜的浸染和時間的沉澱之後,比起春花,更顯成熟、凝重,更富於生命力。

人也應在生活中,主動接受各種磨煉。也隻有經過艱難困苦的考驗和磨礪,人才能成熟,才能成功,才能具有完美的人生。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看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519.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譯文:自己身上雖然沒有像彩鳳那樣的雙翅,可任意飛翔去會戀人,但彼此的心卻像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

解詞:靈犀:靈異的犀牛角。犀牛角在古代被視為靈異之物,角的中間有一條貫通上下的白線,用來溝通心靈。

解析:這是表達一對戀人相離相思,相愛相知的真摯情感的名句。詩句中用“彩鳳”、“靈犀”這樣新奇而貼切的比喻,把一對戀人雖身隔兩地,卻心靈相通,把分離的苦惱和心心相印的欣慰,矛盾而奇妙地結合在一起。

“心有靈犀一點通”還可用來表示親人、友人,以及事業上的合作者之間的相知、默契和共識。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520.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譯文:遙遠的丹山路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幼鳳清脆圓潤的鳴叫聲,比老鳳低沉蒼老的叫聲,要悅耳動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