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浪跡萍蹤(11)(2 / 3)

可本一手駕車,一手指點道: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密支那城區,你們看看,密支那與中國的城市很不相同吧!”

在夕陽的餘輝下,我放眼望去,這哪裏有城市的蹤跡,原本就是一大片平原上的森林。這森林裏長著高大挺拔盤根錯節的大榕樹、闊葉的香樟、芭蕉,名貴的黃木、紅木之類,從闊葉林中偶而露出一幢幢低矮的屋宇。這使我想起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安格爾那樣的城市,城市在森林中,森林中的建築便是城市。密支那作為緬甸第三大城市北方邦的首府,與中國內地城市相比,毫不誇張地說,是一處現代人類尚未染指、開發、破壞的生態自然村落,最多不過象中國一個邊遠落後的縣城。她的原始、綠色、隱蔽在樹林中的街巷,使人想起伊甸園的和諧之美。車子沿林蔭下的江堤,走了十來分鍾,到達江岸邊綠蔭四合的一幢木樓前停下。這是一家別具老緬風情的餐館,木樓下的江灘上,還有好幾幢用茅草搭建的人字形茶亭。我們在這裏一邊賞景,一邊進晚餐。

晚餐照例要喝酒,直喝得夕陽墜落,夜幕悄悄降臨。這一餐吃了2萬多緬幣,折合人民幣三百來元。密支那的水果比國內便宜,但餐飲相當貴。湯本說密支那的公務員,每月薪資也就三到五萬緬幣,也就是說一個月的薪水隻夠進餐館吃上兩三餐。吃過飯重新上路,越野車在高低不平的林蔭道上顛簸,林隙中不時透出村舍似的吊腳木樓中微弱的燈光。顛顛簸簸來到一幢比較現代化的院落,我們以為到達目的地湯本的家了。阿曼、湯本、可本下車,走進大院,與一位中年緬甸女人嘰嘰咕咕了好一陣。出於好奇我和兒子也下車,走了進去。這是一幢兩層西洋建築的別墅,院子特別寬大,主樓左方和對麵,還有一層附屬建築房屋,院子裏有樹木花草。在主樓下闊綽的客廳裏,有佛龕、香案,還有沙發、茶幾和緬式壁掛。女主人正在為我們張羅茶水,阿曼、湯本和可本卻摟著氈毯和蓋被從裏間走了出來,湯本對女主人嘰咕著,似乎在說:

“謝謝你了,不便打擾了。”

氈毯和蓋被塞進了越野車後備箱,我們向女主人道過謝謝拜拜,車子繼續朝黑暗中駛去。一路上混得比較熟了的緬甸軍官湯本向我們解釋說,這裏是參謀長在密支那的住處,現在是他大兒子、兒媳住著。他沒有解釋繞道從參謀長家抱來那麼多氈毯、蓋被幹什麼,但隨後到達湯本新蓋不到兩年的一層四大間水泥建築的家後,對這位政府軍中尉軍官的外冷內熱的善良熱情,令我們極為感動。

四、

湯本家並不富裕,他妻子沒有就業,已經生了個三四歲的女兒,又剛生了個兒子還隻十來天。他靠四萬多的公務員薪資維係這個家,便搭賣水晶、玉石,賺了些錢才建了房子。房子四方形,客廳寬長,左側並列兩間臥房,後麵一間長房子是夥房兼雜屋。屋前院子裏靠籬笆有一口手壓機井,所有飲用水洗滌都在這裏。客廳裏有一台電視機,寬大的茶幾上擺著茶具和水晶之類。我們進去後,一位二十來歲的胖姑娘張羅茶水,女主人睡在左側靠裏的睡房裏,還在“坐月子”,沒出來與客人見麵。從那裏不時傳出嬰兒的啼哭聲。

湯本是請了一個月“產假”招乎妻子,他才有時間去甘拜地迎接、護送我們一路來密支那。他進裏屋看妻子去了,阿曼和可本把從參謀長家借來的氈毯、被蓋,在客廳頂佛龕一頭鋪排開來。湯本出來後,跟阿曼、可本斜躺在氈毯上,喝茶、抽煙,旁若無人地說說笑笑。

我和兒子坐在沙發上有心無心地看著電視,時間在他們的說笑和裏屋嬰兒的啼哭的合奏聲中,很快過去。已是深夜,我們還不知道今晚怎麼安歇,心裏有點沉不住氣了。他們用緬話交談了好一陣,阿曼起身走了過來,對我兒子道:

“羅總,很對不起。密支那不是很安全,原來想請你們二位就住四叔家,住在他這裏萬無一失。但他這裏也隻有一間房可住,我和四叔可以搭地鋪。那間房給羅叔住。羅總你和可本去騰衝駐密支那辦事處,可本對那裏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