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中旬,張大千帶著夫人楊宛君、兒子張心亮,踏上了西去敦煌的征途。他們先在廣元的千佛崖逗留觀賞了幾天,深深為千佛崖的宏大規模和造型優美的石窟造像所懾服。正當張大千等人沉浸在古代雕像的超凡脫俗之美時,一封加急電報從重慶輾轉到成都、廣元。張大千頓時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當他顫抖著打開電報一讀,突如五雷轟頂,麵如死灰,幾乎暈倒。
電報是三哥張麗誠打來的,上麵隻有簡短的幾句話:“先尊兄張善子,已於10月20日在重慶不幸病故,全家哀痛逾甚,急盼八弟速歸!兄麗誠泣告。”張大千先是死也不相信,他在幽暗的燈光下翻遍了廣元的報紙,幾乎所有報紙都在頭條登載了:“虎癡”張善子因路途勞累,抵陪都後即感不適,複因應酬頻繁,積勞成疾,不幸竟於20日晨,在重慶歌樂山寬仁醫院逝世,享年58歲,照公教儀式治喪……
張大千終於抑製不住,捶胸頓足,放聲大哭。他真的後悔,自己在半個月前做的決定,竟然錯失了與至親至愛的二哥見最後一麵的機會。他痛定思痛後,帶著妻兒趕緊回重慶,等他們急急忙忙趕到重慶,已是11月中旬了。二哥的葬禮在他們回來之前就已完畢,他想最後看一眼二哥的願望現在也無從實現。看著掩埋了二哥的一掊新土,張大千的心在顫抖,那位叱吒風雲、才華橫溢的二哥,名震天下的繪虎大師,正值壯年,正當他的丹青技藝爐火純青的時候,卻突然離世,最後被掩埋在一堆小小的土堆裏。刹那間,二哥手把手教自己繪畫的情景和領著他去日本留學、去北京遊覽、去參加“秋英會”,一起登黃山、探華山及共住網師園的情景,曆曆在目,張大千每想到這,都悲痛欲絕……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大千還沉浸在喪兄的痛楚中,又突然接到友人從西安打來的電報,說他的大兒子張心亮,因患喉疾與肺結核,病情突然惡化,現已在西安住院治療,肺部已壞,病情危急,醫院希望病人的家屬能速去看望。
張大千因二哥的死變得精神恍惚,一時也分不開身,決定派八侄心儉趕赴西安去看望心亮。孤獨無援而又異常疲憊的心亮看見與他關係最好的心儉來了,蒼白的臉上竟然泛出了些許紅暈,他強打精神聽心儉談起家鄉的事情,一起回憶童年的趣事,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
第二天,當心儉再來病房看心亮時,心亮的病床早已空無一人。張心亮因為喉結核與肺結核並發,搶救無效去世,年僅18歲。噩耗傳來,張大千簡直痛不欲生,他真不敢相信,他最喜愛的大兒子心亮,竟然少年夭折,已先他而去,而且一個人孤苦伶仃客死異鄉,多麼悲哀、殘酷和不幸!1940年的7月、10月及12月,短短的半年裏,張家就接連死了張心慧、張善子、張心亮,這對張家和張大千來說,打擊太過沉重,非常人所能忍受!
§§第五章 尋夢敦煌 麵壁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