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附記(2 / 2)

文中說電影對於看客的力量的偉大,是很不錯的,但以為蒙古太子就是“中華民國人民”,卻與反對歡迎者流,同一錯誤。尤其錯誤的是要勸範朋克去引“全世界人彼此之相愛”,忘卻了他是花旗國裏發了財的電影員。因此一念之差,所以竟弄到低聲下氣,托他去紹介真實的“四千餘年曆史文化所訓練的精神”於世界了——“敝會同人更敢以經過四千餘年曆史文化訓練之精神,大聲以告先生。我中華人民之尊重美德,深用禮儀,初不異於貴國之人民。更以貴國政府常能於世界國際間主持公道,故為我中華人民所敬愛。先生於此次東遊小住中,想已見到真實之證據。今日我中華政治之狀態,方在革命完成應經曆之過程中,有國內之戰爭,有不安靜之紛擾,然中華人民對於外來賓客如先生者,仍能不忘應有之禮節,表示愛人之風度。此種情形,先生當能於耳目交接之間,為真實之明了。雖間有表示不同之言論者,然此種言論,皆為先生代表以及代表引為己助參加發言者不合禮節隔離人情之宣言及表示所造成。……“希望先生於東遊之後,以所得真實之情狀,介紹於貴國之同業,進而介紹於世界,使世界之人類與中華所有四萬萬餘之人民為相愛之親近,勿為相憎之背馳,以形成世界不良之情狀,使我中華人民之敬愛先生,一如敬愛美國之政府。”

但所說明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咱們蒙古王孫即使國內如何戰爭,紛擾,而對於洋大人是極其有禮的。就是這一點。

這正是被壓服的古國人民的精神,尤其是在租界上。因為被壓服了,所以自視無力,隻好托人向世界去宣傳,而不免有些諂;但又因為自以為是“經過四千餘年曆史文化訓練”的,還可以托人向世界去宣傳,所以仍然有些驕。驕和諂相糾結的,是沒落的古國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歐美帝國主義者既然用了廢槍,使中國戰爭,紛擾,又用了舊影片使中國人驚異,胡塗。更舊之後,便又運入內地,以擴大其令人胡塗的教化。我想,如《電影和資本主義》那樣的書,現在是萬不可少了!

一九三〇.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