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寒冰,一周來,我向你回憶了許多自己親曆的羅中關係,重點講述了相關的人和事。您也同我夫人、女兒和女婿進行了交談,還訪問的前總統伊利埃斯庫先生。我想,通過這些你也可能感覺到一種不同的曆史,對你的教學與研究會有參考價值。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訪談,我想講一講對一位羅馬尼亞曆史人物的評價問題。具體說,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東內斯庫元帥的曆史作用問題。他的個人悲劇反映了複雜的羅蘇關係和羅馬尼亞社會發展的曲折性。
孔寒冰:在中國,不用說專門研究東歐史的人,就是熟悉世界近現代史的人都知道安東內斯庫這個名字,但深入研究他的學者好像沒有。在中國的文獻中,關於安東內斯庫的簡單介紹,我從網上找到一則流行的,它是這樣說的:“揚·安東內斯庫(1882-1946)羅馬尼亞軍事法西斯獨裁者。1882年6月14日生於羅南部皮特什蒂城。青年時代曾就學於法國的軍事學院。1907年,作為軍隊低級軍官參與鎮壓農民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軍役。1919年參加對匈牙利革命的軍事幹涉。大戰後,曾任羅駐法、英使館武官。1934年任參謀總長。1937年12月任軍事大臣。1940年9月4日任首相。9月6日宣布自己為‘國家領袖’,成為軍事獨裁者。1944年安東內斯庫在謁見國王時被捕。1946年5月17日被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判處死刑,同年6月1日處決。”
羅明:應當說,這也是社會主義時期的羅馬尼亞和蘇聯的正統說法,實際上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它的視角完全是蘇聯的國家利益,而且忽視了羅馬尼亞的民族利益。
孔寒冰:為什麼這樣講呢?您能詳細地說說您的看法嗎?
羅明:羅馬尼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在1940年到1944年,安東內斯庫元帥起了非常大的曆史作用。你要知道,他是在跟希特勒打過交道。盡管羅馬尼亞沒有同希特勒德國簽訂什麼正式的文獻作為它的盟國,但是,由於兩國的領導人談話時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我們可以說當時羅馬尼亞還是希特勒德國的盟國。既然如此,安東內斯庫就參加了反蘇戰爭。我是說,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他也帶領羅馬尼亞軍隊跟蘇聯打仗。到了1944年8月23日,國王、一些資產階級民主黨派的人士以及羅馬尼亞共產黨的人組織的武裝起義,逮捕了這位領袖。有一段時間,安東內斯庫被關在蘇聯北部的一個集中營,那是一個著名的監獄。後來,蘇聯人把他送回到羅馬尼亞,槍斃了他。在羅馬尼亞,有許多人認為,安東內斯庫是在當時羅馬尼亞很狼狽的情況下擔負起保護國家、保護民族的任務。一個小國或者中等國家的領導人有時候處在一個不可想象的、困難的、相互矛盾的環境中,他不與希特勒結盟,羅馬尼亞可能就不存在了。我常常在想,中國1900年起來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但是,由於因為這些國家太強大了,中國不得不向它們賠款。這是一個悲劇。不久前,羅馬尼亞總統在電視台接受記者采訪時,有人問:“您會像當時的安東內斯庫元帥那樣命令羅馬尼亞的軍隊去解放比薩拉比亞嗎?”他說:“我會的。”他的這種表態在俄羅斯引起了很強烈的反應。有許多人,包括俄羅斯駐北大西洋集團的總部代表,都罵我們的總統,說這就是一種回歸納粹的行為。
考慮到這些情況,我準備向你介紹一下他當時的情況,談談我對安東內斯庫及其曆史作用的看法。我想先用芬蘭的例子來證明我的觀點。眾所周知,1939年11月爆發了蘇芬戰爭,它實際上是蘇聯對芬蘭的侵略。這場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打了三個多月,最後的結局是芬蘭的失敗,芬蘭將10%的國土割給了蘇聯。由於力量對比懸殊,這種結局是不難想像的。芬蘭軍隊有個叫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Carl Gustaf Mannerheim)的元帥,在戰爭過程中率領芬蘭軍隊打了幾個勝仗,曾殲滅崔可夫元帥兩個整編步兵師。戰爭之後,芬蘭政府不僅沒有槍斃他,還把他說成‘芬蘭人民的英雄’,讓接任了總統。但是,曼納海姆也曾與德國站在一起過。你知道嗎,1942年6月4日,希特勒親赴赫爾辛基參加他的75歲生日聚會,這在當時是轟動世界的新聞。當然,曼納海姆並不喜歡希特勒,把與他會麵的地點安排在很偏僻的地方,大大地冷落了希特勒。另外還有這樣一個事實,1944年芬蘭與蘇聯簽訂了和約之後,曼納海姆也調轉槍口對德作戰。大概是60年,毛雷爾總理訪問芬蘭的時候,專門到曼納海姆紀念碑前憑吊,他默哀並獻了花圈。他這樣做用意,許多人都明白。
可是,與曼納海姆有類似經曆的安東內斯庫元帥的命運卻完全不同。30年代的時候,羅馬尼亞包括王室在內的領導階級都是比較腐敗的,也沒有考慮到羅馬尼亞為了保證羅馬尼亞的安全、領土完整和它的尊嚴領土完整和它的尊嚴同一些國家搞聯盟或簽訂的協議,在當時的形勢中不可能發揮什麼作用。蘇聯同德國在簽訂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的幾個月後,各自侵占了波蘭的一半。1940年6月28日,蘇聯向羅馬尼亞政府下了通牒,要求在24個小時之內將所有軍隊從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撤出。羅馬尼亞政府束手無策。到了1940年8月30日,由於意大利和德國的壓力,羅馬尼亞不得不把它西北部的三萬多平方公裏的領土割讓給匈牙利。9月8日,根據同樣的一些協議,羅馬尼亞不得不把靠近黑海的兩個縣讓給保加利亞。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羅馬尼亞的氣氛是很悲觀的,羅馬尼亞民眾都認為當時的領導人無能,沒有做好他們的工作,沒有保護羅馬尼亞的領土完整、獨立主權和它的尊嚴。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尼亞就出現了一個強硬的軍人——安東內斯庫。他不僅僅是一個愛國者,而且是一個有才能的軍人。從你說的那段簡要介紹中也可以看出,他在英、法等國作過武官,與西方國家關係比較密切,他有著親西方國家的政治傾向。所以,他從國外回來後在鐵衛軍的支持下取得政權,當上了首相。接著,他又迫使國王卡洛爾二世退位,實際上建立起一個軍人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