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書稿的最後一頁,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寒冰訪羅明》一書費時雖然不多,但費力絲毫不少。從2011年4月隨周其鳳校長訪問羅馬尼亞時提出訪談羅明大使的想法,到2012年10月最終完成,前後隻用了一年半。在這期間,我專程到了羅馬尼亞,在羅明大使家中做了十多天的訪談。每每回想在布加勒斯特那些日子,我的內心都是熱乎乎的。每天一大早,羅明大使親自駕駛著一輛達契亞牌小轎車到我住的飯店接我。他家離我住的飯店不算太遠,但開車也得二十多分鍾左右的時間,這對一位80高齡老人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羅明先生住在一個普通的住宅區裏的一幢三層樓房裏,是底層靠邊的一套公寓。每次剛到門口,羅明大使就大聲說:“我們到了。”滿頭白發的薩安娜微笑著把房門打開迎我們進去,中式的和羅馬尼亞式的茶點早已備好,我仿佛到了自己的家。在一間不大的會客廳中,我架好的攝像機,放好了錄音機,打開了電腦,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之後,羅明大使便向我講起那些過去的事情。薩安娜失人隻要有空也坐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有時也補充一些內容。中午,薩安娜夫人在一位類似北京的鍾點工那樣的中年婦女協助下,為我們準備豐盛的飯菜,有時是羅馬尼亞傳統風味的,有時則是中國風味的。為了增強我的感性認識,羅明大使不僅將自己保存的所有珍貴的老照片拿給我看並詳細地解說每一張照片的來曆,而且還常常開車帶我到實地參觀,如朱德元帥向歡迎人群問好的國王車站,周恩來總理下榻過的賓館,喬治烏-德治住過的官邸,他就讀過的鐵路中學……,就這樣,我們一起度過了緊張而愉快的短暫時光,我帶著上百個小的錄像、錄音資料回到了北京。
然而,接下的工作並不像我原來想象的那樣簡單,即錄了像,錄了音,然後把它們整理出來發表就行了。這些錄像、錄音資料無疑是寶貴的,但還不能算口述曆史,對它們的整理實際上也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所以,在對這些音像資料進行文字整理的時候,我又做了如下工作。第一,根據曆史資料和檔案文獻對一些人物的活動、曆史事件進行了仔細核對。第二,按內在邏輯對音像資料整理出來的文字進行了重新編排,在不影響口述資料原意的前提下加上了一些過渡性的或連接性的語句,同時刪除了不必要的重複內容。第三,根據羅明大使在報紙上發表的相關回憶文章對口述內容作了補充。第四,文字稿整理出來之後,請羅明大使、薩安娜夫人以及羅陽先生和達迪亞娜女士進行審閱。然後,我根據他們的審閱進行了反複修改。與訪談羅明大使的十幾天相比,把音像資料整理成書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一年。
與一般的曆史研究相比,口述曆史有其特殊的難度。就這部口述史而言,羅明先生在羅馬尼亞,我在中國,萬裏之遙的空間阻隔使得靈活的、多次的訪談幾乎是不可能的,隻能尋找合適的時間集中進行。因此,沒有多方麵的幫助,我也很難完成這項工作。隨周其鳳校長訪問羅馬尼亞後不久,羅明大使不僅給我發來由羅馬尼亞前總統伊利埃斯庫簽署的邀請信,而且直接打電話給羅馬尼亞駐華使館關照我的簽證問題。周其鳳校長雖然公務繁忙,但始終關心此事,在餐廳吃午飯遇到我都問我工作進展得如何了。書稿完成之後,他又親自作序。吳誌攀、王恩哥常務副校長,劉偉、李岩鬆副校長,社會科學部的李強部長,國際合作部的夏紅衛部長,也都非常支持我做這個口述史,分別在我的經費請示報告做了批複。可以說,學校領導和一些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我是完成羅明大使口述史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寒冰訪羅明》一書即將付梓之際,我還要特別感謝兩個朋友。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的教育官員卞正東先生,沒有他及家人的幫助,我在布加勒斯特的工作很難順利完成。除了到機場接送我之後,正東兄每天都去羅明大使先生把我接到他的住處。我利用他辦公室的設備掃描羅明大使的老照片,他的夫人和嶽父準備好美味可口的中式晚餐。吃完飯後,正東兄又不辭辛苦把我送回飯店,花費了他不少寶貴時間。在布加勒斯特的那些日子,正東兄每天都是這樣,令我無比感謝。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徐覺哉教授在他主編的《國外社會主義研究動態》雜誌上開辟專欄,連載我陸續整理出來的羅明大使口述史片斷,不僅為《寒冰訪羅明》做了先期“廣告”,而且也以特殊的方式為我提供了經費方麵的幫助。
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校友齊惠卿女士在本書形成過程中提供了資金方麵的幫助,國際合作部的李昀女士幫助我與學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溝通,碩士研究上官玉婷幫助我整理了音像資料。再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齊書深編審為此書的出版也花了不少心血,還專程到過北京。
我是一個感恩的人,願意把《寒冰訪羅明》一書獻給所有以各種方式幫助過我的領導、師長、朋友、學生和家人。
孔寒冰
2012年金秋於北京大學燕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