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堅定自信,潛能便能無限發揮(2 / 3)

“誰會願意背著這麼重的東西呢?背著這麼重的東西一定會很累的。”

動物們心想,於是又紛紛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眼看著地上的翅膀孤零零地躺在那裏無人理睬,上帝感到有些失望。

這時,一隻小鳥走過來,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應該不會虧待我們,所以這個看起來笨重的東西,或許是一種恩賜。

於是,小鳥就把地上的翅膀拾起來,背在了身上。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小鳥輕輕地試著揮動翅膀,沒想到不但沒有感覺到沉重,反而還讓它輕盈地飛上了天空。許多動物目睹此景,心中後悔不迭。

在別人看來會增加負擔的東西,小鳥卻利用它飛上了蔚藍的天空。一樣的道理,許多事情表麵上看來是挫折、打擊,事實上卻給了人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古代思想家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是相互轉化的,災難臨頭之時,往往也是人生轉運之日。“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就要有吃苦的準備。人總是在挫折中學習,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記住:雄鷹的展翅高飛,絕離不開最初的跌跌撞撞。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遠古社會,一群鳥生活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很大的孤島上。它們中有些鳥的喙很長很尖,而另外一些鳥的喙卻很短,因而它們得名長喙鳥和短喙鳥。那時候,島上的植物不是很多,能供給鳥兒們啄食的隻有一種蒺藜的果子。然而這種果子卻渾身長滿堅硬的刺,這樣,隻有長喙鳥用它長長尖尖的喙才能將其啄開,而短喙鳥則無緣享受這種美食,很多短喙鳥因此餓死。短喙鳥麵臨著嚴重的生死考驗:要麼選擇別的食物,要麼等待滅亡。於是,它們開始啄食淺海裏的小魚,慢慢地,它們覺得小魚的味道比蒺藜果的味道還要好,就這樣,短喙鳥們生存了下來。而此時長喙鳥則依然享受著上天給他們的優厚待遇,吃著它們認為是天下最美的食物———蒺藜果。為了生存,短喙鳥天天去海裏捕食;淺海裏的魚吃完了,就去深海裏捕獵;後來,它們不但吃魚,隻要能捕獲到的小動物都成為了它們的食物。在捕獵中,它們原來短短的喙被逐漸磨煉得異常鋒利,同時磨煉出的還有一對大而強健的翅膀和一雙尖利的爪子。數年後,短喙鳥成了飛禽中的強者,這就是今天的鷹;而長喙鳥卻因食物不足而滅絕了。

短喙鳥為什麼能夠擺脫生存危機,並且成為大海上的強者,就是因為它在麵臨困境的時候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在大風大浪中不斷翱翔搏擊,正是這種磨煉,短喙鳥才最終成為展翅高飛的雄鷹。

對人的一生來說,不斷地經曆磨難也很重要。因為隻有經曆了困境和磨難之後,你才更能知道生存的艱辛。為了不再陷入被動,更為了新的目標和追求,就應該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也隻有不斷地磨礪和鍛煉,才能使你不斷地成熟和提升,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強者。

用你的行動增強你的自信克雷洛夫是俄國著名的寓言作家,他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拿破侖·希爾也告訴世人:人生的成功,起始於心,也終止於心。每一項偉大的成就,剛開始都是偉人心中的一個構想,在符合了現實的需要之後付諸實施,才能轉化為現實。世界上最出色的想法如果不付諸實行,終究隻是個夢想。而即使是再平凡的一個想法,隻要能付諸行動,那它就要比枯萎在心中的所有絕妙的靈感都更有價值。

有這樣一篇短文,從頭到尾隻有幾百個字,但它卻成為被翻譯得最多的文章。美國的紐約中央車站曾將它印了150萬份,免費送給路人。成功學始祖戴爾·卡耐基更是將它收入到自己的成功學著作當中。也許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某位文學巨匠的世界名著,被推崇也不奇怪,但是這篇短文的作者卻名不見經傳。

在日俄戰爭期間,隻要是俄國士兵,他們身上都揣著這篇短文。日軍從每個俄軍俘虜身上都發現了它,這使他們確信這一定是件法寶,於是把它譯成了日文。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務員、軍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得閱讀這篇文章。

在所有有關古巴的事情中,有一個人最讓我難以忘記。當美西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係。那時候,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但美國總統必須盡快與他聯係上。

怎麼辦呢?

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隻有他才找得到。

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叫羅文的人如何得了信,然後把它裝進一個油質袋子裏,封好,吊在胸口,劃著一隻小船,四天以後的一個夜裏,在古巴上岸,消失於叢林中,接著在三個星期之後,從古巴島的那一邊出來,徒步穿過危機四伏的叢林地帶,把那封信交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明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麥金利總統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

“他在什麼地方?”“他是誰?”“還活著嗎?”“為什麼讓我去?”“我要怎樣去?”“為什麼要找他?”“如果信送到了,我會得到什麼報酬?”

沒有無用的問題,沒有挑剔的條件,更沒有抱怨,隻有行動,積極、堅決的行動!

“隻有行動賦予生命以力量。”這是利希特說的,羅文的行動為這句名言作了最好的注解。隻有你的行動,才能決定你的價值。

成功可以被看成是一塊無限大的麵包,被別人切走了一塊又一塊,這都沒有關係,因為它是切不完的。你能不能擁有它並不在於別人切走了多少,關鍵在於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與別人的成敗毫無關係。隻有自己想成功並付諸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首先始於自願自覺。當一個人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義,萬念俱灰之時,這就是“無可救藥”;當一個人動了念頭,認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達目的不罷休時,這就是“矢誌不渝”。自己的事自己做。始於心動,成於行動。

堅定的行動,一定源於深刻的認識和覺悟。

著名的古希臘雄辯家德謨斯提尼告訴了人們雄辯術的三個要點:一是行動,二是行動,三仍然是行動。人有兩種能力,一種是思維能力,另一種是行動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思維能力,而是因為行動能力。想到就去做吧,積極行動吧,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

克服你的恐懼感,增強你的自信心恐懼能毀滅一個人的自信,使他變得優柔寡斷。恐懼還會讓一個人動搖自信心,不敢從事任何工作,並使人們猶豫不決,恐懼是人能力上的一個大漏洞。話又說回來,其實恐懼也隻是一種心理想象,是一個幻想中的怪物,一旦你認識到這一點,你的恐懼感就會消失。如果你的見識廣博到足以明了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你,那你就不會再感到恐懼了。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首先,讓10名學員穿過一間非常黑暗的屋子,屋子裏沒有一絲燈光,可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都成功地穿了過去。

之後,心理學家打開了屋裏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學員們看清了房子內的一切,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在這間房子的地麵有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十幾條大鱷魚,正張著大嘴對著他們。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剛才他們就是從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這時候心理學家問學員們:“現在,你們當中還有人願意再次穿過這間屋子嗎?”沒有人回答。

過了很長時間,有3個膽大的學員站了出來。

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第3三剛走幾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心理學家在這個時候,又打開房內的另外9盞燈,房子裏頓時燈火通明。這時,學員們才看見原來在大水池上麵裝著一張安全網,鱷魚是根本爬不出來的,隻是由於網線顏色極淺,剛才燈光昏暗他們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有誰願意再走過這座小木橋呢?”教授問道。這次又有5個學員站了出來。

“你們為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這張安全網牢固嗎?”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心理學家告訴學員們:“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讓你戰勝恐懼,成功地通過這座小木橋。”

在西點軍校的課堂上,一位教官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在你停止嚐試的時候,便是你完全失敗的時候。”欠缺自信的人,將終日和恐怖結伴為鄰。而越是被恐怖的烏雲所籠罩,自我肯定的機會也就越渺茫。

在現實生活中,若將“恐怖”置之不顧,而任其生長的話,那麼恐怖的陰影就會越長越大;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如影隨形。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說過:“對危險的懼怕要比危險本身可怕。”

勇敢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心再加上幽默感是治療恐懼的特效良藥,它們能夠中和恐懼思想。事實上,恐懼是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思想中的,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人像平常人那樣,遇到某些情況也會感到恐懼和不安,不同的是,他們能夠想出一套有效的辦法來克服它。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時,應該讓自己更加樂觀,更加充滿希望,隻有這樣才能消除心中的恐懼,平靜地麵對困難。

克服自己恐懼的心理,用行動打造成功,這會增添你麵對未來的信心;即使行動失敗了,也會讓你收獲寶貴的教訓。

陽光總在風雨後人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為何有的人在失敗之後仍然無法取得成功呢?關鍵是他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失敗,沒有從不利因素中發現有利因素,不善於利用挫折的激勵作用。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永遠不要怪自己命運不濟,而應該要善於從不利的處境中升華。挫折與成功、不幸與幸運,經常是一對孿生兒。如果你善於以挫折為動力,能夠從不幸中振作奮起,那麼迎接你的將是失敗後的成功、不幸後的大幸。

如果說苦難是河水,而我們都是泥人。那麼,天堂在哪裏呢?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上帝宣旨說,如果哪個泥人能走過他指定的河流,他就會賜給這個泥人一顆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這道聖旨下達以後,泥人們很久都沒有回應。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有一個小泥人站了起來,說他想過河。

“泥人怎麼可能過河呢?你不要做夢了。”

“你知道肉體一點一點兒失去的感覺嗎?”

“你將會成為魚蝦們的美味,連一根頭發都不會留下!”

其他泥人都在勸說著他。

可是,這個小泥人已下定決心要過河。他不想一輩子隻做一個小泥人。他想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但是,他也知道,要擁有上帝賜予的心必須遵守他的旨意,即要到天堂,必得先經過地獄的洗禮。而他的地獄,就是他將要去經曆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