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現在被發現的能力隻是潛在能力的十分之一。這也就是說,人們現在所認識到的自己的能力,隻是冰山一角。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是沒有自信的人就不會感受到它的存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絕境就意味著失敗,但對於一個意誌堅強、目標堅定的人而言,走投無路時往往會激起內心更大的潛能。
卡耐基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在人的一生中,不論在哪種情形下,都要不惜一切代價,走進一種可能激發你的潛能的氣氛中,可能激發你走上自我發達之路的環境裏。”因為這樣,你的潛能被激發,才能常常做出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他的鋼琴上,他發現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難度太高了……”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這時他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好像跌到穀底,消泯殆盡。
指導他的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音樂大師。給他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練,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著向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時。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說出這三個月來為何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教授並沒開口,而是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去表現你最擅長的部分,那麼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就是一座儲量非常豐富的寶藏,而這些寶藏就是我們自身無限的潛力。要想它們能為你所用,最關鍵的是靠自己不斷地去挖掘。而唯有堅定自信,才能促使潛能無限地發揮,從而讓你的人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學習終身,自信一世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學而知之,是自古以來治學立身的良訓,也是為人處世中能夠有所成就的根本之策。有些人自恃先天條件好而不肯學習或很少學習,如此一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原來那點先天的優越性很快就會消失殆盡,最後的結果隻能是被時代所淘汰。
宋真宗趙恒有這樣兩句名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宋真宗在政治上雖然不曾有什麼遠大的抱負,但是他的這兩句有關讀書、學習的話卻從古至今一直流傳,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南宋詩人、畫家鄭思肖在詩中雲:“布衣暖,菜羹香,詩書興味長。”更是道出了書中滋味。人們若終生與好書為伴,著迷似的汲取書中美味,就能將自己演化成一個於社會有用的人,一個自身得到完善發展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早在民國年間,湖北有一位儒醫熊伯伊,他在醫道上有妙手回春能力,因此遠近聞名。此外,他還是一個酷愛讀書、博學多才、能詩善文的人。他作為座右銘的詩作《四季讀書歌》,筆調生動,情趣盎然,至今,依然對人教益良多,讓人在輕鬆閱讀之中思緒無窮: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生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寸陽分陰須愛惜,休負春色與時光。
“夏讀書,日正長,打開書,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燈下苦讀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四月閑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
“秋讀書,玉器涼,鑽科研,學文章。晨鍾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菊燦疏籬情寂寞,楓紅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無成空白傷。
“冬讀書,年去忙,翻古典,細思量。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圍爐向火好勤讀,踏雪尋梅莫亂逛。丈夫欲遂平生誌,一載寒窗一舉湯。”
人生就是一個不停地學習的過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有意識的學習的。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隻要你願意學,機會隨處都是。為人處世中,願意學習和不願意學習,其結果大不一樣。有的人先天條件好,因而自滿,往往是一事無成。所以說,勸人學是件善事,聽人勸是一件好事。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一生不斷的學習已經成為每個人經營自己的人生的重要途徑之一。終身學習所代表的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且是更積極地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刻,快速學習及學以致用。終身學習的精髓,正如南宋大思想家朱熹說過的一樣:“無一人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
培根說過這樣的話:“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們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利希頓堡也說過一句話:“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出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馬戈也說過一句話:“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
高士其同樣說過一句話:“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孔子感歎:“逝者如斯夫!”時光的流逝是每個人都無法改變的,在生活中不應為流逝的時光而白白地歎息,重要的是努力抓住餘下的時光。人生易老,青春難留,對於時間和年華要格外珍惜。做一個善於學習的人吧,也許求知是一個極為辛苦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極為享受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增強你的自信,還可以豐富你做人的營養和睿智,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著名哲人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確立一個偉大的目標,並有決心使其實現。”正如丘吉爾的那八字箴言“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一樣,實現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堅持的過程。世間最容易的事就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幾乎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而且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做了一遍。
“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著大聲回答道:“當然能。”大家都在想: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
一個月之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們:“開學時我讓大家堅持做的事情,就是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超過90%的同學都驕傲地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微微點頭。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八成。
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再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
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個人舉起了手。
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看似一個非常小的動作,如果堅持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就意想不到的成功。當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隻如甩手一般簡單,挫折和苦難將始終伴隨著你。同樣麵對失敗,人們有無數種積極的選擇。如果在曆經逆境的磨煉之後,仍然能夠傲然前行的人,就必定能成就自信的人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曼德拉在年輕的時候,因反對種族隔離製度被捕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小島上,這一關就是整整27年。3名看守總是尋找各種借口欺侮他,曼德拉堅持了下來。1991年曼德拉出獄後即參加南非的總統大選,最後以絕對性優勢取得大選的勝利。
在曼德拉當選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當年在監獄負責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收到邀請前來參加。眾人對此都大惑不解,那3名看守也是忐忑不安。
然而曼德拉用實際行動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偉人的風采。曼德拉恭敬地向那3名看守致敬。如此博大的胸襟讓所有到場的各國政要和貴賓肅然起敬。
事情過去後,曼德拉是這樣解釋的,他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那漫長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思考的時間,讓他學會了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磨難使他清醒,逆境使他克服了個性的弱點,也成就了他最後的輝煌。
做人就要有一種在逆境中敢於挑戰的精神。也正是逆境的磨煉增強了曼德拉對人生的自信,也正是這種自信的人生態度讓他成就了生命的輝煌篇章。
人們都知道:樹木受過傷的部位一般會變得很硬,人生的成長也是同樣的道理,經曆逆境的傷痛和苦難之後,才能磨礪出優良的個性。立誌成才的人如果能經曆一段逆境的磨難為自己的人生“墊底”,那麼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意外和困苦境遇,都能應對和承受。
培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逆境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奇跡和成才、成功的機遇。
人才在逆境磨難,往往會磨礪出他的優良個性。著名作家、翻譯家傅雷曾經說:“不經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這句話至為深刻。逆境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使人學會駕馭自己的個性,適度地張揚自己的個性,而不淪為個性的奴隸,並消除個性中的不良傾向,成為一個自身發展和諧的、與社會相融的有用之才。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拿破侖·希爾是這樣告訴人們的:世上沒有永遠的失敗,除非你這樣認定。每一個挫折都是短暫的,除非你就此放棄而讓它成為永遠。其實,錯誤讓我們成長且讓我們更富經驗。雖然我們嚐試去做,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但是卻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有助於我們完成最終的目標。
愛默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後,上帝取出一對翅膀。
“我有一樣東西想要賜給大家,如果有誰喜歡這件禮物,就可以把它撿起來放在背上。”
一聽到有禮物可以領取,動物們便爭先恐後地擠到了上帝的麵前。可是當上帝把禮物拿出來放在地上後,動物們卻突然靜了下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去拾禮物。
上帝拿出來的禮物原來是一對毛茸茸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