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陰暗的眼光來看世界,那麼世界就是陰晦和單調的;如果你用明亮的眼光來看世界,那麼世界就是充滿光明和色彩的。當我們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時,常常會用“塞翁失馬”來安慰自己。這個成語比喻人們暫時受到損失,但沒有想到的是卻由此得到好處。“塞翁失馬”可以是“壞事能變成好事”,也可以是“好事也能變成壞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塞外住著一個老人,人們都叫他塞翁。塞翁的兒子很愛騎馬,有一天,塞翁放牧的時候,走失了一匹馬。馬是牧民的命根子啊,鄉親們怕他受不了打擊,都來好言相勸:“你丟失一匹駿馬,這真是個大損失。但千萬要想開點,保重身體要緊。”這時,塞翁卻十分平靜地說:“沒關係的,丟失好馬雖然是一大損失,但誰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
沒過多久,那匹馬竟然奇跡般地跑回來了,並且還帶來一匹北方少數民族的良馬。眾鄉親聞訊,紛紛前來道賀。這時,塞翁又意味深長地說:
“誰知道這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呢?”
這時因家裏又多了一匹良馬,塞翁的兒子高興壞了,天天騎馬出去玩。這下可出大禍了,有一天,他騎得太快,一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把大腿骨摔斷了。左鄰右舍又來探望他,安慰塞翁。這時塞翁又說:“誰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眾人聽了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覺得他的腦子出了問題。
大概又過了一年的光景,由於北方的部落大舉入侵塞內,青年男子都被抓去當兵了,這些被抓的人十之八九都戰死在戰場上了。而塞翁的兒子卻因為跛腳未上前線,保全了一條性命。
“塞翁失馬”的這個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的辯證思想,同時它也告訴我們禍與福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真正的低調者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能用一種深遠的、泰然的“意境”去麵對旦夕禍福。
在我們得意之時,不要忘乎所以;當我們遭遇災禍,不要沮喪絕望。
這是低調的高超境界。麵對人生的禍福,我們可以試著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心境平和,目光看向遠方,人生才會更好。
把光環送予他人作為一個高調的人,汲汲以求得名聲,然而名聲卻離他而遠去;低調的人,拒絕名聲放棄利益,懂得把自己的光環讓給別人,這使得他往往能夠留得美名傳。
在後漢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將郭威曾被後漢隱帝任命為兩軍招慰安撫命。郭威領兵平定以李守貞為首的三鎮(河中、永興、鳳翔)割據後,回到了國都開封(當時叫大梁)。
第二日,郭威入朝參拜漢隱帝。皇上對他十分滿意,並對他進行了安慰,賜予金帛、衣服、玉帶等一大堆的物品。郭威卻沒有接受,反而一一加以推辭。他是這樣說的:“為臣自領命以來,僅僅攻克了一座城池,沒有什麼功勞可言!況且我又領兵在外,而鎮守京城,供應所需,使前方不缺糧,這些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勞啊!”後漢隱帝聽到這一席話十分感動。
又過了一段時間,後漢隱帝又提出加封郭威為藩鎮,郭威還是不受:
“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鎮,還有節度使也有功勞。”後漢隱帝越發覺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難得,打算再賞賜他,郭威第三次推辭道:“運籌策劃,出於朝廷;發兵供糧,來源藩鎮;衝鋒陷陣,出於將士,功獨歸臣,臣何以堪之!”
大將郭威沒有因自己的功勞而自傲,反而將功名歸於大家,這真是低調處世的典範。他這樣做,不僅使他免遭朝廷上下的嫉妒,還為自己留下了好名聲。
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自己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都要繞著自己轉。比如,把一次郊遊時拍攝的一張照片拿給你看,你的眼睛首先往哪裏看呢?當然是你自己。為什麼呢?因為你最感興趣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這並不是批評,隻是一種實際情況,人對自己大凡都是如此。的確,人人都渴望自己被關注、被傾聽、被景仰、被認為不同凡響,而且通常是跟另外一個人比較而言。這種意識驅使著我們經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總是迫不及待地要發言,以便將周圍人注意的中心引到自己身上。想想看,這在無形中卻敗了別人的興致,從而疏遠了自己與他人,真是對誰都沒有好處。
雖然我們積累的習慣一時難以根除,但是想想能擁有這種把光環讓給他人的心態,將是多麼令人愉快的好事,更何況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麵對艱難困苦,你需要的隻是勇氣和毅力,以及一點點謙虛而已。而當你克服了愛搶風頭的習慣時,你就會跳出需要別人關注的消極心態,轉而擁有一種慷慨地把光環讓給他人的自信。你不會因此而失去什麼,相反,你的成熟美自然地昭示著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度,一種並不張揚的高度,你的內心就會升起一股奇妙的平靜感。
光環留給別人,這是一種低調處世的謀略。任何一個人在付出了必要的勞動和熱情之後,都渴望得到別人和社會的肯定和認可,都期待著別人的讚許。作為一個低調的人往往會把別人最需要的東西慷慨地奉獻出來,因為他們懂得怎樣為別人著想。讚許別人的實質,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而且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是搞好人際關係的一筆暫時看不到利潤的投資。能把光環讓給別人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無意間與人形成的隔閡和摩擦。
因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人會因為平凡而注定平庸大家經常聽到有人在抱怨:“學習真是枯燥極了!”“工作總是重複,真是太無聊了。”其實不然,沒有人會因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平凡凡的雷鋒同誌,死後連毛主席都為他題詞;平平凡凡的李素麗,是整個公共服務業的榜樣;還有那些被稱之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們……在這些平凡的崗位上有多少不平凡的業績啊!所以,隻要我們找準位置,每個人都是社會的英雄,都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樣可以彙聚成江海。而這些平凡的人之所以做出了不凡的業績,正是因為他們找準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這個大千世界裏,芸芸眾生,每一個人就像是棋盤上的一粒棋子,各有其位,各有其職。隻有我們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心應手、大展宏圖,否則便很難有所成就。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2002年日本人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之前,田中耕一是島津製作所的一名很普通的工程師,名不見經傳。他的經曆也非常平凡,而且既非教授亦非博士,連碩士學位也沒有,隻是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專業,與化學、生化等領域完全無關。
田中耕一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島津製作所,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懷著很大的熱情埋頭於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並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榮譽和升遷統統置之度外。在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的頭銜也隻是個主任,經濟上也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說,田中耕一幾乎處於日本企業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這些平凡,田中耕一在日本學術界幾乎無人知曉,以至於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來時,日本學術界都措手不及。200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古屋大學的野依,對於此事是這樣說的:“這說明隻要自己努力,不在學術界活躍也能得到諾貝爾獎。”
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世上好像隻有沙最不值錢,然而,最寶貴的東西———金,就在沙的裏麵。”從田中耕一的經曆和自身條件來看,他實在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他獲獎之前,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專心研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找準自我,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潛心研究而得來的。
德國的一位偉大作家和詩人歌德說過:“隻要不失目標地堅持下去,我們都能獲得成功。”《浮士德》這部著名的詩劇,是歌德花費了60年之久完成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於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於1831年8月31日,那時他已是83歲的高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花費40年的時間去寫《資本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刊物,做過筆記的也有1500種以上,到臨終的時候,《資本論》還有兩卷沒有完成……古今中外,多少有建樹的人,哪一個不是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有句詩寫得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嶺和峰都有自己獨具的美韻,每一個人亦有自己的不同:身體條件、智力條件、家庭條件的差別,形成了大千世界每個人位置的千差萬別。隻要你著眼於現實,腳踏實地,找準自己的位置,默默奮鬥,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奏出屬於自己的、動人心弦的最強音。換個角度,你會有新發現有一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換一個角度切蘋果,換一個角度看你自己,換一個角度看這個世界,便是一種解脫,一種高層次的淡泊與寧靜。
某一集團公司要招一名業務經理,豐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很多求職者。經過初試和複試之後,隻剩下5名求職者。
這時主考官對這5名求職者說:“你們都先回去好好準備一下,一星期後,總裁將會親自對你們進行麵試。”過了一個星期,5名求職者都如約而至。結果,卻隻有一名其貌不揚的求職者被留了下來。總裁問他:“你知道為什麼留下你嗎?”這名求職者如實回答:“不清楚。”總裁笑著說:
“事實上,你並不是這5名求職者中最優秀的。他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時髦的服裝、嫻熟的麵試技巧,但他們都不像你所做的準備這樣務實———一份對本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及別家公司同類產品情況的市場調查報告。你在沒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這麼多工作,不用你,我們還能用誰呢?”
作為一個善於為人處世的低調者,他往往都能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有時候還會用更為發散的方式去研究思考問題。畢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片麵的,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可能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且多角度地研究問題,也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更容易去解決問題。
埃爾科茲酒店的電梯裝載量不夠,於是酒店招集了一些專家和工程師來討論,看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大家意見基本上一致:多裝一部電梯。但是這需要從底層起,要對每層樓都進行施工。正在工程師和建築師們到會議室討論安裝事宜的時候,正在拖地的清潔工人聽他們說要對每個樓層都進行施工,就說:“那就要亂得不得了!”
“當然,不過我們會處理好的。”一個工程師說。
另一個人說:“如果不得不暫且休業的話,我們也隻能這麼做了,因為不裝一部電梯不行啊!”
清潔工人拄著拖把,看著他們,說:“你們猜猜如果讓我來幹的話,我會怎麼幹?”一位建築師好奇地問:“你會怎麼辦?”
“我會把電梯安裝在酒店的外麵。”
建築師和工程師們麵麵相覷。
後來,他們真的把電梯裝在了酒店的外麵。這是建築史上的一次革命。
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是一種靈活的方法。《詩經》中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是一種對多角度思維方式的描述,而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是低調者經常采用的方法。低調的人,有審時度勢的清醒,有深謀遠慮的城府,有欲成大事的胸襟。他們往往能擺脫常規的思維方式或是習慣的束縛,換一種或多種新的觀察角度去考慮,從一些其他或是無關的領域中去探討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一味隻鑽牛角尖。對自己固有的習性進行一下創新,不跟在別人身後漫無目的地奔跑,你將會為自己贏得機會。懂得變換方式的人,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在現實中眼高手低的人不在少數,這種人總想著幹大事,而不屑於做小事,即使做了,感情上卻總是很不情願,心理上也覺得很不舒服,當然有這樣心態的人是肯定無法成事的,連一件小事都幹不好的人,怎麼能幹大事呢?當他們懷抱著過高的目標接觸現實環境時,會感到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於是就整天地抱怨。結果他們也得不到重用,如果委以重任,十有八九把事情做不成。想掃天下的人必須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是通過持續性地掃一室而積累和培養出來的,整天隻想做大事的人肯定沒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不僅天下掃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掃不好。
某著名大學工程係生馬誌,一直想要進入高端的外企工作。可是由於就業形勢很嚴峻,幾番求職遭遇挫折之後,最後卻不得不進了一家民企暫時“棲身”。心高氣傲的他根本沒把這家小公司放在眼裏,他隻是想把它當作自己的一塊跳板,利用工作的試用期去“騎驢找馬”。
在馬誌的眼裏,這家小公司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合時宜———不修邊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製度,土裏土氣的同事———這和自己夢想中的工作相差實在是太遠了啊。
“怎麼回事?”
“什麼破公司?”
“整理文檔?這樣的小事怎麼讓我這個工程係的高才生做呢?”
“這麼簡單的報告必須我來寫嗎?”
“噢,我受不了了!”就這樣,馬誌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雙眉不展、牢騷不停,而實際的工作卻常常是能拖則拖、能躲就躲,因為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他的思考範圍之內,他夢想中的工作應該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種。可是,雖然一直在不停地投簡曆,也常常借機去參加麵試,但是卻一直沒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後來,他有些灰心了,心裏想著:實在不行,先在這混吧。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試用期之後,老板卻對他說:“我們認為,你確實是個人才,但你似乎並不喜歡在我們這種小公司裏工作,因此對手邊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挽留你。對不起,請另謀高就吧!”
被辭退的馬誌這才清醒過來,當初自己應聘到這家公司也是費了不少力氣的,而且,就眼前的就業形勢,再找一份像這樣的工作也很困難。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終,這讓他萬分失望與後悔,可一切都已經晚了。
但凡有生活閱曆的人都知道,常常會有這樣一種“眼高”的人,他們總是很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總會提出一些激情衝天、大而無當、不切實際的計劃。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是沉浸在自己宏偉的夢想中,不可能、也不會做出什麼成就,長此以往,他們就慢慢地沉淪下去,或者跳到其他的環境中去繼續發牢騷。事實證明,他們往往以失敗告終。即使這樣,他們還不會因此而汲取教訓,同樣的悲劇也難免再次上演。可見,不切實際、眼高手低是人生的大忌。
因此,隻有以低調的心態去接觸現實環境時,你才會感到處處如意,事事順心,每一天也會生活得快快樂樂,工作中也更容易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