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光”照百姓心田――記全國農網建設與改造工作先進集體周至縣電力公司(2 / 3)

為確保“網改”工程高質量完成,周至縣電力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項目法人負責製與施工合同製。簽訂了“農網改造工程施工委托協議書”;製訂了《農網改造技術規程》和《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管理辦法》,統一了工程標準,規範了工程建設程序。同時,他們努力做到“四嚴”。一是嚴格資金使用管理。設立專人負責資金的管理、記賬、核算,確保專戶存款,專款專用,做到費用支出嚴審查、細審核,利用好每一批資金。每一項工程竣工後,及時記賬,每半年對“網改”資金進行一次自查審計。1999年11月份,國家審計署特派專員檢查周至縣“網改”工作和資金使用情況時給予了高度讚揚。二是嚴格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第一的方針,明確安全責任,整個“網改”施工過程中未發生任何人身及設備事故。三是嚴格工程質量。“網改”工程是百年大計,在勘測過程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標準。材料采購中,嚴把質量審核關,堅決杜絕劣質材料進入工程。施工過程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工程結束後,嚴格按照工程驗收合同備案製度進行驗收驗查。整個施工過程全部實行工程監理製。四是嚴格貫徹“效益優先”的原則,在工程規劃中突出重點,將有限的資金投入有利於電量增長、有利於減少損耗、有利於改善電網管理手段等項目上,重視提高電網的科技含量。他們確定改造與建設的重點為:從源末端改起,堅決實行一戶一表;0.4千伏線路以新建為;10千伏線路重點解決“卡脖子”、迂回和影響安全運行的路,主網規劃重點考慮負荷發展,配變按照“小容量、短半、密布點”原則進行安裝,一律采用低耗能配變;盡量提高路及設備的科技含量,利用先進的和適合實際的材料,在確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狠下工夫。

圍繞同網同價的目標實施電網改造,推進農電體製改革,服務、服從於新體製下的經營需求。他們根據“網改”的進展,改完一個村,接收一個村,統管一個村,實行“三公開”、“四到戶”、“五統一”,嚴格按分類綜合電價執行。同時根據農電體製改革的需要,適時撤銷供電站、電管站,成立了18個供電所,抄表到戶,集中、定時、定點收費,負責10千伏和0.4千伏電網設備及線路維護,同時,解聘全部村電工,麵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87名農電工,僅此一項年可減輕農民負擔700多萬元。

為了讓“光明”早日照耀千家萬戶,公司精心組織了94個施工隊,全公司上至領導,下至職工,人人積極參與,爭做貢獻,比幹勁、比成績,為了工作忘了小家、忘了身體、忘了病痛、忘了白天與黑夜。他們戰嚴寒、鬥酷暑,頂風冒雨,主動放棄節假日的休息,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網改”施工第一線。許多職工因長期在外作業,感冒、發燒,吃一點藥繼續施工。拉杆、放線使許多施工人員手上、腳底、肩上磨出了血泡,他們輕傷不下火線,餓了啃幾口幹饃,渴了喝幾口淡茶,困了就在地邊打個盹,常常是幾天吃不上一頓熱飯菜,睡不了一個完整覺,大家每天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兩年來,有多少個寒風刺骨的夜晚,在汽車探照燈的照射下,職工們緊握著冰冷的鐵件,站在杆頭默默工作。在縣城和啞柏鎮公網施工中,廣大職工冒著零下4度的寒冷,披星戴月加緊施工。經理田建國和三位副經理一直帶病在工地指揮,工程隊隊長祁和平患有嚴重的胃病,大夥紛紛勸他去醫院看看,總是被他謝絕了……電力職工的無私奉獻,贏得了全縣人民的高度評價和讚譽,群眾自發為電力公司送來了牌匾、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經過周至縣電力公司廣大職工和全縣幹部群眾的艱苦努力,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完整、裝備精良、管理科學的電網呈現在周至大地,使縣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由於周至縣農網改造工作質量高、進度快,受到國家、省、市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讚揚和支持,吸引了《陝西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到現場采訪,不少兄弟縣市到該公司交流經驗。周至縣電力公司被評為全國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先進集體,經理田建國被評為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