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榆林電力緊張,出路何在?(2 / 2)

此外,鑒於一方麵缺電,一方麵又存在嚴重浪費的情況,作為計劃用電、節約用電、安全用電的“三電”工作的重要方麵,節約用電還需要大力來抓。

但是,扭轉榆林的缺電局麵,最根本的還是要――

下篇:加快電力發展

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爭奪能源的世紀,誰擁有能源誰就贏得主動。從1986年開始,陝北煤氣田的發現,使昔日荒涼的黃土高原失去了往日的寧靜,使中國的能源前景頓有柳暗花明之感。目前,大開發的序幕已經拉開,加快榆林電力建設也成為主管部門和專家的共識,將陝北建成我國一流的現代化能源基地指日可待。據預測,到1995年,全區供電量將達到15億千瓦時以上。為適應榆林經濟發展,保障電力供應,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積累資金、集資辦電、合資辦電

一是在政府決策下,調整現有電價,把電費收入的增加部分用在電力建設上。二是采用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集資。國家、地方、集體一齊上,有條件時也可利用外資,還可發行電力建設債券、股票,大量吸引社會遊資,合股經營。對集資辦電的單位、企業,優先供給電能,改變“50年代電價、80年代造價”的不合理狀況,並實行浮動電價,提高償還能力。

統籌規劃、建設主網、完善網絡、增加電能電力是產、供、銷同時完成的特殊商品,隨著工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要求電網規模逐步擴大,以增強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河無水小河幹”。目前,榆林地區的主網電源缺電,榆林電網的緊張就成為必然結果。從實際和長遠情況看,同西北電網聯結,依靠這一主網提供豐富電源,是解決榆林電力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現在,各方麵都在醞釀從關中向神木架設330千伏線路,我們應該早日上馬。如能實現這一目標,無疑會對改變榆林缺電狀況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為適應主網發展要求,應對榆林境內的輸變電網絡作進一步全麵係統的統籌規劃。

利用神府煤炭資源建設大型火力發電廠經科學論證,在神府東勝礦區發展電力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煤炭蘊藏量十分豐富,地質存儲量在2300億噸以上,且煤質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發熱量、低汙染的優質動力煤和氣化用煤;二是煤層厚、埋藏淺,噸煤開采投資要比國內其他煤礦低30%左右;三是區內有四處特大水源地,能滿足電廠用水需要;四是解決神府煤田本身用電和以電能替代煤炭外運問題;五是國家逐年加大對該礦區的投資,帶動了地方經濟迅速發展,尤其是高耗能產業不斷上馬,用電量急劇上升;六是鄰近有西北和華北兩大電網,年缺電分別為40億千瓦時和60億千瓦時,便於剩餘電力的輸出。目前,國家已有這方麵的打算,如能實現,不僅可以自發自供,還可以使電能實現“孔雀東南飛”。

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克服小生產方式

目前,應注意的是再建小火電和網內建網的問題。主網內的小火電(如榆林電廠、神木電廠等),皆因耗煤高、成本大、效益低,早在70年代末期停機、拆除、轉產,被高壓、大容量的天橋水電站所代替。10年後的今天,一些地方僅從目前電力緊張著眼,又出現了新、擴建小火電廠的現象。當然,新、擴建這些小火電廠具有投資較少、建設周期短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緩解全區用電緊張狀況,但在鋼材、煤炭運輸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重走老路是不經濟的。試想,小火電廠發一度電的煤耗,大火電廠可發1.5~2度電,哪個劃算呢?在加快電力建設改善工業結構中,應當權衡這個問題。同時,我們要避免重複建設變電站和線路或網內建網等問題。我們要遵循國家建設大電廠、適當限製中小電廠發展的產業政策,把有限的力量和資金投在建設大電廠上,實現規模發展,集約經營。

還要注意建立電廠與電網的可靠關係。隻有與西北電網和華北電網搞好售電、購電、電量包銷關係,才能考慮利用廉價煤,實現就地發電增值,變輸煤為輸電,以取得巨大的宏觀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駛入了快車道,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為電力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目前,榆林的電力供應是緊張的,但前景是樂觀的,隻要我們樹立現代經營理念,遵循電力生產的特點,按客觀規律辦事,榆林的電力工業必將蓬勃發展,榆林缺電的局麵將盡快扭轉。

(原載1992年12月29日《榆林供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