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負荷,擴大用電市場
榆林供電局把城鄉居民、商業和第三產業用電作為增供擴銷的增長點。積極與地方政府座談協商落實城網改造資金660萬元,對靖邊、神木、橫山、米脂、定邊城區電網進行了局部改造。加快“一戶一表,直供到戶”的進程,目前,全區已發展2萬多戶。加強對農村用電市場的開發,1998年上半年新增用電容量1.2萬千伏安,新上高耗能用戶兩家,新增負荷8.6兆瓦。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產業優勢,增加負荷。局裏籌建了碳化矽廠、矽鐵廠、電力器材修造廠、製杆廠、鐵附件加工廠等企業,並租賃了神木玻璃廠下屬的矽鐵廠,不僅使減員增效落到了實處,而且保證了負荷的進一步增長。
客戶第一,提供優質服務
提高經營理念,把優質服務由“用戶要我服務”向“我要為用戶服務”轉變。一是成立了用戶服務公司,進一步強化優質服務和提高辦事效率。對各類用電手續,各專業協調運作,及時辦理並實行超常規服務,提高了新增用電接火供電的時效性。二是合理安排停電檢修時間,嚴格停電審批手續。對於需要停電檢修的項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增加臨時供電方案,以盡可能減少停電時間,千方百計多供電,以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三是降低能源消耗,提倡節約用電。在努力增加售電量的同時,狠抓調荷節電工作。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使電網峰穀差減少了1萬千瓦,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浪費,有效地提高了電力使用效率。
通過以上多方麵努力,榆林市目前的供電形勢已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區內發電機組基本保持正常運行,啟動並發展了新的負荷,擴大了用電市場規模,形成了售電量和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截至1998年11月底,全局售電量完成93492萬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加15149萬千瓦時,增長19.34%;超前均衡進度12.21個百分點,提前一個月超額3492萬千瓦時完成全年計劃。在全省獨樹一幟,也走在了同行業前列。
榆林供電局的成功實踐,給我們的啟示是:
其一,必須明確地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力營銷管理意識。隨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電力市場已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要根據市場的要求,及時調整供需結構矛盾,調整思想中不適應市場的部分,使之統一到市場這個“總開關”上來。電力企業的工作應該從滿足客戶要求出發,從而贏得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實踐證明:立足點變了,考慮問題的思路變了,市場的概念就會明確起來,辦法就會靈活起來,電力營銷工作也就會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其二,就是在市場經濟運行機製下,發揮電價杠杆調節功能至關重要。也就是說,我們的電價機製必須發揮應有的經濟杠杆作用,在兼顧發、供、用電三方利益的前提下,為經濟穩步發展保駕護航,作出應有的貢獻。即在宏觀調控、微觀放開搞活的框架內,電價運作要因時因地製宜,要能夠達到靈活機動、彈性伸縮、高效簡捷的要求。實踐證明:合理調整電價,使之符合價值規律,就會形成電力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製。
其三,作為電網經營企業,必須確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超前意識。電網是電力商品流通的必要載體,也是電力市場的物質體現。因此,要開拓電力市場就必須重視電網建設和改造。把電網建設成為安全經濟、可靠運行的電網,隻有這樣才能覆蓋和支撐一個井然有序的電力市場,才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才能獲得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四,就是要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改進服務態度,來贏得用戶,並通過大力推行“一戶一表,直供到戶”等措施提高供電水平,拓寬用電市場。
在市場中縱橫馳騁,榆電人嚐到了收獲的甜蜜和成功的喜悅。
(本文為1999年元旦新華社在北京主辦的“決不把黑暗帶入21世紀”新聞發布會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