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鱗介眾生靈,莫任貪饕縱血腥。
好把飛潛勤釋放,勝如念佛禮金經。
此一首詩勸人放生之作。天地間極不好的是殺生,陰府惟此罪為最重。極大的功德莫過於放生,若人肯放生,便生生世世永不墮輪回地獄餓鬼畜生之苦,永不受刀兵水火殺害之災,在世得輪王福,富貴、功名、子息種種如意,壽命延長,死後定生西方極樂國土。佛菩薩決無說謊誑人之理,一字非虛,信受奉行。但放生的決不可學那王安石。那宋朝王安石生性極其乖僻自用,執定主意,就是九牛也牽他不轉。身上虱子滿身,終日不肯洗麵。一雙白眼,真是奸臣之相。遭際神宗,言聽計從。他自做一部《字說》,要朝廷以此取士,竟廢了孔子的《春秋》、《孝經》,以至天下亂臣賊子絕無忌憚。又行那新法,害得天下百姓屍山血海,人人欲食其肉。幾乎把宋朝天下都斷送了,他還不肯轉念,狠狠的發三言道:“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他又生兵起釁,殺人盈野,以致交趾陷了邕城,屠民五萬八千口;靈州一戰,死者六十萬人。又無故割地七百裏與遼,為異日興兵之端。至於通金伐遼,二帝為虜,皆是賊臣誤國作俑,罪大惡極。後來神宗知他誤國害民,遂罷了丞相之職。歸老鍾山,心上有些過意不去,思量放生贖罪,遂多買魚蝦等物放生,做兩句詩道:物我皆畏苦,舍之寧啖茹。
看官,你道王安石一人身上,不知殘害了幾千百萬生靈,父子兄弟妻孥俱不能相保,可憐都為冤鬼。就把王安石的這兩塊肉剁做肉醬,也還不足以贖罪,墮在地獄裏,千萬劫也還不能夠出世。卻將些須魚鱉來放生,思量遮掩前過,那閻羅老子可是個呆子麼?所以當時有詩嘲笑道:錯認蒼姬六典書,中原從此變蕭疏。
幅巾投老鍾山日,辛苦區區活數魚。
列位看官切不可學王安石的放生,留與後人咒罵。如今小子且泛說兩個放生的報應,引入正回。話說唐時一個書生姓韋,名丹,年近四十,雖舉五經,未曾及第。嚐騎一匹蹇驢,到洛陽橋,見漁翁拿得一黿,其長數尺。眾人圍繞觀看,都欲買而烹之。黿見韋丹來,伸頭縮頸似求救之狀。韋丹心中不忍,問這漁翁道:“你要多少錢?”漁翁道:“二千錢。”韋丹身邊並無錢物,要將身上衣服與他換,又是天寒之際,脫不下來,隻得把匹蹇驢兒與漁翁抵換,將此黿放於水中,徒步而去。過了幾時,聞得市上有個胡盧先生,不知何所從來,是個希奇怪異之人,占卜如神。韋丹走到胡盧先生處,問他前程萬裏之事。胡盧先生迎門而拜道:“我友人元長史日日談君子之盛德,稱讚不絕口,正要求識君子,便可同行一訪。”韋丹暗暗道:“我在此並無相識,況又無此官族。”因說道:“先生差矣。但與我一決前程之事便罷。”胡盧先生道:“我如何知君之福壽,元長史即吾之師也,當同往訪。”遂與韋丹同行到通利坊,門徑甚是荒僻,敲一小門,有人開門接入;走過數十步,有一板門,又走進數十步,見一大門第,如同王者之居,有女鬟數人,極其美豔,先出迎客,甚是敬重。所陳設之物,都極華麗,異香滿室。堂中走出一個老人,須眉皓白,身長七尺,服錦繡之衣,兩個青衣跟隨而出。一見了韋丹,即忙下拜道:“元浚之百拜。”韋丹大驚,隨即下拜道:“韋丹貧賤小生,初未相識,丈人怎生如此行禮?”那老人叩拜不止道:“老夫垂死之命,蒙恩人救拔,恩德如山,無可圖報。仁者固不以此為念,但老夫受恩既深,每欲殺身報效耳。”韋丹方知是前日所救之黿,口中不敢說出。老人遂吩咐青衣具珍羞百味進酒,賓客甚是相得。留連數日,韋丹要辭別老人。老人遂於懷中取出一通文字與韋丹道:“知君要問祿命,特特走到天曹錄得一生官祿,聊以奉報。有無皆君之命,但貴前知耳。”即命青衣取出數件珍寶相送,道:“此皆希世之珍,貨之可以致富。”遂再拜送出。韋丹一路上問胡盧先生道:“是個黿,如何有此變化?”胡盧先生道:“非真黿,乃老龍變化耳。”韋丹道:“既是龍,如何又有網罟之患?”胡盧先生道:“此亦數也。”胡盧先生別去。韋丹拆開文書來一看道:“明年五月及第。又某年平判入登科,受鹹陽尉。又某年,登朝作某官。曆官十七政,都有年月日。最後遷江西觀察使,至禦史大夫。到後三十年,廳前皂莢樹花開,當有遷改北歸矣。”後遂無所言,韋丹寶持此書,先賣一件珍寶,遂得百萬錢,竟以致富。後訪其居,竟不複見,連胡盧先生也不知去向了。後來及第,曆官日月一毫無差。洪州使廳前皂莢樹一株,歲月已久,一旦忽然生花。韋丹登時去官,果然至中道而卒。兩個兒子,一名宙,做到尚書仆射同平章事;一名岫,做福建觀察使。這是一個放生的報應了。
還有一個李進勁,專一賣魚為生,在彭蠡湖把大船滿載了魚,到維揚販賣。一日複販魚至三山浦,其夕月明如晝,進勁在岸上閑走,聞得船內有千萬人誦經之聲,甚是清亮。李進勁心疑,走到船上細聽,卻是諸魚誦經之聲。李進勁大驚道:“我自來販賣眾生,怎知魚都會得念佛?從前罪過,怎生消除?”即忙把船中所買之魚盡數放之江中,對這些魚道:“汝等既能通靈,他日我若逢難受苦,汝等可共救取。”說罷,遂從此改業,販賣荻薪。數年間,作大筏載了荻薪到金陵貨賣。一日忽然大風,簰筏盡數沉溺,李進勁撲通的落於江中,自分必死。不期腳下踏著物件不至沉溺,幸風吹得數竿竹來到於李進勁身邊,遂扶了竹竿漸漸近岸。細看腳下所踏之物,盡是大魚,千百成群,又共拽其竹竿而行,到洲登岸,回顧諸魚,各已散去。至夜不得渡江,隻得蹲坐洲上,更深夜靜,獨坐愁苦,兩淚交流,自歎薄命,一至於此。忽見蘆荻叢中有光,伸手一摸,摸得二錠金子,約有三四斤之數,遂藏於懷中。雖然得了金子,卻無船可渡。俄見一白衣人從水波中立著,對李進勁道:“你今日得保性命,又得了金子,都是你前日所放之魚特來報恩也。”說罷不見。到得清早,就有數千頭魚共拽一隻船來,篙櫓都備,李進勁遂得登岸而回,因此竟成富家。這又是一個放生的報應了。有詩為證:黿放知官祿,魚生救命身。
乃知放生者,暗裏有明神。
列位看官,隻看這兩個放生的報應,可見放生是第一件功德事,不可因王安石便廢了“放生”二字,那不好的是王安石,好的是放生。奉勸世人隻學那好的便是。如今小子說西湖上一個放生的竟至成佛作祖。這一位祖師是永明壽,賜號智覺大師。他諱延壽,字衝玄,號抱一,是餘杭縣人,俗家姓王,原是西方彌陀古佛下降,唐昭宗天佑元年降生。自幼至孝,才會得說話之時,父母相爭,他便跪拜於地。父母甚異之,因此遂相好如初。他一心隻好念佛,既冠之後,便不肯吃葷,每日誦《法華經》,七行俱下,誦經之時,便有群羊跪而聽之。到二十八歲之時,吳越王聞他生性公平,著他做餘杭庫吏,管那錢糧出入;後遷華亭鎮將,督納軍需。他一生心心念念隻好放生,若是袖中有數文錢,一見了魚鱉之類,也定要買而放之;或無錢鈔,便將衣服脫將下來,與漁翁抵換,甚至沒有之時,還要借貸將來買放。後來借貸得多,無人肯借,竟將家中田產盡數變賣,以為放生之資。放生愈多,家資已盡,無可奈何,竟將庫中錢糧偷盜將來放生。日積月累,所放不計其數。吳越王一日將錢糧一算,竟缺了無窮之數,大怒之極,次日要押付市曹處斬。這夜,吳越王夢見海龍王率領了魚蝦之類千百億萬,在於地下,叩首道:“此億萬生靈,皆是稅務官所放,上帝好生,願王免其死罪。”吳越王應允而去。次日,仍舊押付市曹,一邊暗暗吩咐監斬官道:“彼若與眾人一同畏懼,便一刀處決了;若不畏刀斧,有何說話,不可加刑,即來奏聞。”監斬官領旨而去。王延壽來到法場,顏色也不變一變,眉頭也不皺一皺,就像有人請他吃喜酒相似,但對劊子手說道:“我一生並不曾侵欺庫中一文錢將來私用,隻為放生緣故,所以受此一刀之罪。但我放了億萬生靈,功德浩大,今日斷然往升西方極樂世界。可將我麵朝著西方,安安穩穩,竟向西方而去。”說罷,並無他言。監斬官遂命停刑,急將此語奏聞。吳越王實時赦其死罪。王延壽從鬼門上放將轉來,遂說道:“我死後尚要到西方去,今日重生,一發該修西方之事了。”遂辭了父母妻子,削發為僧,禮拜翠岩為師。
從今削發為僧去,不作人間羈鎖身。
話說王延壽禮拜翠岩為師之後,日日念佛修行,專習勤苦之行,野蔬、布衲以遣朝夕。嚐住天台山天桂峰,九十日打坐,再不走起,就像土木一般,連那斥鷃小鳥也都飛將來巢在他衣袖之中,他一毫也不知覺。那時天台韶國師是個得道的祖師,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壽禪師入寺參訪,韶國師正在入定之時,看見彌陀進門,急下座道:“吾弟子來也。”壽禪師應聲而入,低頭下拜,韶國師示以道妙,壽禪師言下大悟。韶國師又道:“汝與吳越王有緣,他日當大興佛法。惜吾不及見耳。”壽禪師從此在國清寺日日修懺。忽然半夜見一個神人身長丈餘,手持方天畫戟闖入。壽禪師大喝道:“何得擅入!”那神人稽首道:“久積善業,方得到此,特來護衛我師以驅邪魔外道耳。”壽禪師中夜經行,見普賢菩薩手中所執蓮花,忽然授於手中。其奇異不一而足。自己思想道:“怎生修行,方得成佛?還是一心禪定,還是萬善淨土?”遂寫了兩個鬮兒,虔誠在佛麵前禱祝道:“二項修行,不知是那一項容易成就!若該是那一項,願如來證明,七次拈著。”禱祝已畢,七次拈著“萬善淨土”這個鬮兒,遂一心皈依淨土。後於金華天柱山入定,見觀音菩薩以楊柳枝灑甘露水灌頂門之上,遂徹骨清涼,經文詩書援筆而成,口中滾滾不休,辯才無礙。做首偈道: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境此時誰會意,白雲深處坐禪僧。
♀越王聞知他悟了道,心中大喜,遂請他到靈隱寺開堂說法。明年敕建永明禪寺與他居住,就是如今南屏山淨慈寺,因此就稱為永明壽禪師。他門下弟子共有二千人之多,每日課不論大小,行一百八件善事。但是他念佛之時,眾人都聞得空中有螺貝天樂之聲,室中有金台寶樹之像。吳越王因江潮衝擊,屢次築不起海塘,心中大怒,用萬弩射潮。遂問永明壽道:“海塘屢次築不起,每每潮來,其中有魚龍鬼怪之物,我今以萬弩射之。”永明壽道:“大王雖極威武,海神自當遵旨退縮,還須以佛法扶助方好。我佛門中有金剛、韋馱可以降伏魚龍鬼怪。”吳越王聽信其言,遂於月輪山建造六和塔。永明壽親自念《楞嚴咒》以建塔基。果然建塔之後,江潮平靖,海塘一築而就,以成萬世之功。有詩為證:
江潮洶湧莫能當,鬼怪魚龍共作殃。
立塔江邊能鎮壓,始知佛法最難量。
壽禪師住於永明慧日峰,著《宗鏡錄》一百卷,夜施鬼食以度六道四生,專一勸人念佛,修西方之事。凡有布施錢財者,盡買魚鱉之物,放之於西湖三潭之中。杭州人盡行感化,一時放生者不可勝計。但見:魚鱉點頭,鱔鰻搖尾,魚鱉點頭,喜離砧剁之苦。鱔鰻搖尾,幸脫湯火之災。蝦子遊行,免得穿紅袍,躬躬掬掬。蛙兒跳躍,猶然著綠襖,閣閣喳喳。螄螺稱守門將軍,一任他時開時閉。螃蟹名橫行甲士,但隨彼爬去爬來。腹中有無數子子孫孫,救一物但救萬物。穴內有許多親親眷眷,放一生即放眾生。物小而性命實多,類廣而神明如一。倘我墮彼之內,即冀他人之慈祥。今我救彼之生,便種自身之功德。生生世世,同遊他化之天。億億千千,盡登極樂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