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結論及啟示(2 / 3)

參考文獻:

[1]邊燕傑、李路路、李煜等:《結構壁壘、體製轉型與地位資源含量》,載《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2]陳成文、譚日輝:《人力資本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關係——基於2003、2004屆大學畢業生的實證研究》,載《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3]陳海平:《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高校畢業生就業》,載《青年研究》2005年第11期。

[4]馮仕證:《單位分割與集體抗爭》,載《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3期。

[5]李漢林:《中國單位社會——議論、思考與研究》,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梁玉成:《漸進轉型與激進轉型在初職進入和代內流動上的不同模式——市場轉型分析模型應用於中國轉型研究的修訂》,載《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

[8]林南、張磊譯:《社會資本——關於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宛恬伊:《大學生職業地位獲得實證研究》,載《青年研究》2005年第12期。

[10]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第3期。

[11]鄭潔:《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一個社會資本的視角》,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2]鄭曉濤、李旭旦、相正求:《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載《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13]Barbieri, Paolo. 1996. Household. Social Capital and Labour Market Attainment[M]. Presented at the ECSR Workshop, August 26-27,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Berlin.

[14]Bian, Yanjie and John Logan.1996.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 The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Urban China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739-759.

[15]Bian, Yanjie.1994.Work and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M].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6]Bian,Yanjie.1997.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 Indirect Connection, Bridges, and Job Search in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2(3,June):366-385。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