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新的職業是社會流動的基本方式,也是改變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國外已有許多文獻研究了勞動力市場上的求職行為(Lin,1982,1990,1973;Granovetter,Mark)。在我國,伴隨著大學生就業的不斷升溫,大學生求職問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逐漸成為社會學與人力資源經濟學的熱門話題。在實證研究方麵,已有研究主要探討人力資本或社會資本對大學生求職意願、職業選擇及與其收入的影響。這些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人力資本(外貌條件、所學專業、工作經曆與工作能力)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地位獲得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陳成文等,2004;宛恬伊,2005);家庭背景(父親的職業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對子女就讀院校、畢業去向、就業收入等的差異性影響(文東茅,2005;鄭潔,2004);從大學畢業生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結合的角度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決定性因素(陳海平,2005;鄭曉濤等,2006)。那麼,除個人的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之外,高校的就業指導對大學生求職是否有影響?與此同時,大學生在整個求職過程中,為了求職而印製資料、交通費和招聘會的門票費用,加上交納違約金和其他收費等有形的支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並有日益擴大的趨勢,而無形的花費,包括時間、精力等更是無法衡量。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否能夠降低大學生的求職成本?探討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對大學生求職結果與之成本影響正是本研究的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