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之難,正在於許多人不能為之;凡能善為之者,均可以加大成事的概率。有一個事實是不能被忽視的,即凡不能精通做人之道者,一定會在贏得人生勝局方麵大打折扣。
天下最難的是做人,但不會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贏得人生勝局。這不是大話,而是實話。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布魯斯說:“做人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像踢掉腳下的一塊石頭,而是時刻都要修煉的,就像揀拾一塊你喜歡的石頭一樣。否則,你就不會找到自己一生最有力的支撐點。”也許你不相信,請先看一個常見的例子:
退伍軍人王先生去一家建築公司應聘,麵對坐在對麵的公司總經理,王先生講了自己許多的優點,如帶過兵,會領導人,也會被領導,在部隊學了不少地方上學不到的東西,雖然沒有大學畢業證書。這些都沒有讓總經理心動,但王先生離開時的一個小動作——將坐過的椅子搬回原處,卻引起了這位總經理的注意,並影響到他的聘任決定:降“格”以求,公司錄用了王先生。因為總經理認為:搞我們這一行的就是要滴水不漏,不能有一點疏忽。
在三個月的試用期開始時,王先生同三位同時被聘任的大學生一起被派往一個建築工地,整天同民工們一起幹活,一身泥、一臉灰、一頭汗,不出三天,三名大學生打了退堂鼓,而王先生卻想到工作難找,雖然心中犯嘀咕,但還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十幾天後的一天中午,工長與工地管理人員都先走了,可天就要下雨了,王先生看見工地上有十幾包白水泥要被雨淋濕,就請沒走的工友一起把它們搬進工棚中。可沒人幫忙,王先生隻好一個人將十幾包水泥搬進了工棚,累得一身臭汗,直喘氣。有人說:“這又不是你的,操哪門子閑心。”也有人說:“當兵的就與咱們老百姓不同。”
這時,王先生看見對麵一棟樓上站著公司總經理。
第二天,王先生被通知到總經理辦公室一趟。王先生走進辦公室時,看到了總經理臉上少有的笑容,並說:“工地你不必去了,就留在公司幫我吧,你已經完全合格了!”
一年後,王先生成了公司的業務部門主管。
做人首重品質,做事首推能力。會做人,能做事的人,用一個特別一點的詞就是“又紅又專”的人,“紅”是基礎,“專”是主體。“紅”而不“專”的人對組織難有所作為,“專”而不“紅”的人對組織來說可能是“災難”,這種人越能幹,其危害可能就越大。
對於組織而言,“會做人”的品質,首先就是敬業精神,就是對所分配的工作兢兢業業,對所堅守的崗位認真負責;其次就是大局觀念,就是以組織利益為優先,以組織目標為目標,以組織整體形象為己任;再次就是人道主義,就是要做一個有人性、有人道、有人格、有人情的人。
三菱重工是目前中國重要的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年產值過10億,名列全國民營企業百強,每年都要誕生好幾位“百萬富翁”。為此,許多有誌青年的目光都緊緊盯住了三菱。
由於三菱正在籌劃上市,公司規模將擴大,各方麵人才奇缺,特別是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其人事行政部部長孔祥國說他們對招聘人員的要求是:先做人,後做事。他認為,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注重對新員工的教育培訓和對老員工的再培訓,甚至應該將培訓納入員工的福利。培訓的第一課就是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做事的技能。
更為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質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事,所謂本性難移。它需要經常的潛移默化,時刻的品質陶冶,所謂“百年樹人”嘛!
而員工技能的培訓,就簡單多了,隻要這個人還不太傻,不太呆,不太笨,那麼要訓練員工的一技之長,隻是朝夕可成之事。
因此,組織選人時,要先品質,後能力;組織用人時,要看其“做人”如何,再考察其“做事”的能力;組織在培訓時,更是要將品質的陶冶貫穿始終。
海爾的員工培訓就獨具特色,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培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這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明確的內容,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容。當然也是員工培訓時,首先要大家弄懂並理解的問題,最終達到認同的目的。組織中人人敬業,人人顧大局,人人講人道,再加上人人有一技之長,這樣的一支隊伍當然是無往而不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