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學會知足,就會得到平常心(1 / 1)

真正明白做人之道者,皆然知足者常樂。大家知道,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騖遠,知足便安若止水氣靜心平,知足便不貪婪不奢求不豪奪巧取,知足者溫飽不慮便是幸事;知足者無病無災便是福澤。所謂養性修身,參禪悟道,在我理解,無非就是個散淡隨緣,樂天知命。“知份心自足,委順常自安”,這個中的玄機,就靠自己去參悟了。

其實,我們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便為我們唱響了壯行人生的歌。從此,便有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門檻,等待著我們去跨越;從此,便有一個又一個尋常的日子,等待著我們以生命的花朵去點染去簇擁;從此,我們將不再回頭,將別無選擇,風雨兼程地走上人生漫長的旅途;從此,無論是含笑抑或含淚的每一天,都將鐫刻下我們深深淺淺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都希望自己在人世間的存在是獨特的,是無可替代、無可重複的: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呢?

人到中年,匆忙回首,方警覺青春歲月已成昨日黃花。細細密密的皺紋已在不知不覺間,悄然爬上不再年輕的額頭:人生已成定局,自少年時代便夢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卻依舊十分遙遠,依舊高不可攀:那種渴望轟轟烈烈、希求宏大久遠的心境,早已被一些凡俗而實際的生活瑣事所替代。散淡的歲月中,行進著的是自己散淡的人生。一切都講究個隨緣,被別人接納是幸福,被別人排拒是無奈。那麼,不妨衡量一下自己。

有的人不願低三下四,折腰摧眉,自然也就做不得事;有的人能力有限,自然也就成不了真正的大商人。成不了,為什麼不放棄呢?強求這種自己內心裏不能接受的東西,是不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呢?

當然,人生也有飛揚的時候,但那畢竟隻是一種短暫的輝煌。更多的時候,我們所麵對的是永遠的平和與安穩,乃至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無論我們自己願意還是不願意,生活一樣在以一種最凡俗的麵目介入我們的生命,介入我們的世界。我們也許活得並不崇高,更缺乏成就一番偉業的雄心壯誌。你不妨隨時告誡自己:我隻是個平常人,隻是個躋身於茫茫人海之中的平常人。正因為平常,所以我們學會了寬以待人。也寬以待己;善待生活,善待一切美好的東西。

生活畢竟是平常甚或是瑣碎的,沒有那麼多的詩情畫意,有時候倒覺得生活很像是一篇篇樸素的隨筆。聖賢也好,凡夫俗子也好,一樣免不了要麵對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困擾。尤其是對你我這種小人物而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講究實際,立足現實,不亢不卑,隨遇而安,對我們而言,又何嚐不是一種福分一種境界,又何嚐不是一種坦然人世、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呢。

自作聰明者常不知足,貪心劇烈,結果把自己逼上死路。知足者溫飽不慮便是幸事,知足者無病無災便是福澤。知足自樂,這是在咀嚼了人生況味之後才悟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