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鍛煉者說(1 / 1)

不知不覺間,我已成了個頑固的鍛煉分子。古代禪師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依我看還得加上一句:一日不動,一日不適。

這麼說自然是有點弦外之音及幾分無奈在的。因為稍稍留心你就會發現,“鍛煉身體”大抵是中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之專利。或者說,主要是中老年人才有這種一般生活之外、以對抗地心引力對自身影響為宗旨的特別興趣。年輕人白天上班,晚上蹦迪還覺精力過剩,以至有人大吃搖頭丸來使腦袋保持整個通宵的搖擺運動;但要他們和老爸老媽一起去跑上幾圈或做上套廣播體操,多半會自發地大搖其頭。蓋因他們生命力正旺,很少有氣喘籲籲或臃腫不便的體驗,那枯燥乏味而又“累”人的鍛煉,自然吸引不了他們了。

如此看來,我真已開始老了。

沒錯。但能及時加入鍛煉大軍而不是躺在沙發上悲天憫人,至少說明我的心態還是積極的。早上爬不起來,就選擇晚上。跑步堅持不了,就選擇散步。總之是用我自己的方式,使自己動起來,達到出點兒汗的目的,使身體感覺到輕鬆些,情緒也感覺到(短暫地)振奮些。而最根本的是,心理上也因此而感覺到安慰些。畢竟,誰個不怕死,誰個不怕老呢?想到這多少會使自己保持盡可能多一些的健康和盡可能長一些的生命力,懶和種種惰性就退而卻步。而久而久之,一種習慣的形成,就又使得鍛煉不僅是一種被動的需要,更是一種積極的新活法、新狀態。如同賭棍每天不坐到麻將桌前就會發慌,慣於鍛煉者一天不到外麵去踢打幾下,亦有些惶惶不可終日呢。

鍛煉不僅是一種生活內容,更是性格的必然。愛鍛煉與不愛鍛煉者沒高下之分,卻肯定有生活態度或情趣的差別。而具體鍛煉方式也如生活和人之天性一樣,繽紛多彩,挺有趣甚至挺讓人發噱的。如有人愛群而聚之,大跳扇子舞,有人卻愛獨覓一角,打他自個發明的鬼畫符般的什麼拳;有人愛仰天長嘯或對著棵老樹又踢又蹬,有人卻閉目馬步再加悶聲大發財,據說是在斂陰陽之氣;有人雙掌漫舞,活似捉鬼;有人且走且晃,宛如著魔。有回還見到個絡腮胡子,遠遠地踢踏而來,手舉過肩,頓足如擂,活像個接受正步檢閱的老兵。妙的是任旁人竊笑,他目不斜視,一絲不苟地劈啪不誤。也是,誰規定須怎麼做才叫鍛煉?誰又敢說你的活法才是高明的?這就是個性,這就是生活。而生活和鍛煉、鍛煉和生活,原無本質差異。生活多彩,個性多姿,鍛煉方式自然就五花八門。不過,這一切須有個重要前提,即生活富足了,我們才熱愛鍛煉,因為我們備加珍愛留戀這個世界。否則,生不足惜死不足畏、飯還吃不飽或活得壓抑而沉悶的社會裏,誰還有力氣去打拳,誰還有閑情去舞扇?從此意義上說,生命在於運動,而運動,豈不就在於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