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猛”一點不是要你莽撞無理、霸道蠻橫,而是要有勇氣、有膽量、有霸氣。而這種“猛勁”是一種內在的,經過千錘曆煉而成的,從骨子裏向外滲透出的淩然正氣、豪邁骨氣。它可以讓真正的朋友感到溫暖和踏實,讓睥睨你的偽君子感到不寒而栗。二十幾歲的男人就是要激情豪邁、敢闖敢幹、敢作敢當,體現出血氣方剛的男兒氣魄。
男人要有膽,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對於一個二十幾歲的男人來說,成功的第一要義便是敢想敢做,出手果斷,正所謂“十個好點子不如一次真行動”。隻有那種敢於冒險,敢為天下先的,才能真正的在社會中縱橫捭闔,成為人人景仰的成功男人。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勤奮是成就大事業的不二法門,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越來越流行“膽商”的說法,認為膽商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越來越多的實證表明,高智商並不一定能成功,智商高隻是一種優勢。很多高智商者根本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取得應有的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丘吉爾曾經說過:“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的德性。”這裏所說的勇氣,就是一個人的膽量、膽略、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力排眾議、破釜沉舟的決斷力。
而且,科學表明,膽商對於成功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出了智商。一項對1048名經理人進行的能力測試發現,膽商指數的高低是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參數,其次是情商,再次才是智商。
如果說人生呀、事業呀、財富呀像一座座大山,那麼高膽商人士就會不畏艱險,不斷攀登,把每一個困難都當成一次挑戰,把每一次挑戰都當成一次機遇,並最後傲立巔峰!而缺乏行動力的高智商者,隻能歎為觀止。
想起十多年前,當初隻有幾千元進股市的炒家,幾年後就成為了百萬富翁;當初隻有幾百元去擺地攤的倒爺,十年後就成為了大老板。麵對他們的成就,好多人都不服氣,會說當初我要是做,一定會比他們賺得更多。不錯!你的能力或許比他們強,你的知識或許比他們多,你的經驗或許比他們豐富,可是你當初為什麼就不敢去做呢?這既是膽識的問題,也是觀念的問題,因為陳舊的觀念束縛了你冒險的步伐。所以,你的觀念直接決定了你在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貧窮!
自古蓋房子出售,都是先蓋好房再出售,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香港商界奇才霍英東卻在上個世紀中葉來了個反其道而行之一一“先出售,後建築”。這一打破常規的冒險行為,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使他邁上了由一介平民到億萬富豪的傳奇般的創業之路。
霍英東是中國香港立信建築置業公司的創始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個“奇特的發跡者”。“白手起家,短期發跡”,“無端發達”、“輕而易舉”、“一舉成功”等等,這些議論將霍英東的發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霍英東的發跡真的神秘嗎?不,他主要是運用了“先出售、後建築”的冒險高招。
霍英東做生意有一個可貴的品質,那就是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朝鮮停戰以後,霍英東慧眼獨具,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點,認準了房地產業大有可為,於是毅然傾其多年的積蓄,投資到房地產市場。這無疑是比較大膽和冒險的行為,如果失敗,他可能會血本無歸,傾家蕩產,但幸運的是,他賭對了。從1954年開始,他著手成立了立信建築置業公司,每日忙於拆舊樓、建新樓,又買又賣,大展宏圖,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從此翻開了人生嶄新的、決定性的一頁”!
在他以前的房地產業,都是先花一筆錢購地建房,建成一座樓宇後再逐層出售,或按房收租。這種方法雖然穩妥踏實,但對於快速發展的事業卻頗為不利。霍英東通過反複思考後想到了一個妙招,即預先把將要建築的樓宇分層出售,再用收上來的資金建築樓宇,來了一個先售後建。這一先一後的顛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資金辦了大事情。原來隻能興建一幢樓房的資金,他可以用來建築幾幢新樓,甚至更多;同時,他又能有較雄厚的資金購置好地皮,采購先進的建築機械,從而提高建房質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競爭力的是他的樓宇位置比同行的更優越而價格卻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時他還采用分期付款的預售方式,使人人都能買得起。
這種以現代的眼光看似稀鬆平常的手法在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般的創新和冒險舉動。霍英東的做法的確高明,他開創了大樓預售的先河,成就了房地產全新的經營模式。為了推廣先出售後建築的營銷模式,霍英東率先采用了小冊子及廣告等形式廣為宣傳。他說,我們開展各種宣傳,以便更多的有餘錢的人來買。譬如來港定居或投資的華僑、僑眷、勞累了半生略有積蓄的職員、賭博暴發戶、做其他小生意脹滿荷包的商販,都可以來投資房產。誰不想自己有房住?隻有眾多的人關心它、了解它、參與它,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霍英東的廣告效果頗為不錯。立信建築置業公司在短短的幾年裏所營建、出售的高樓大廈就布滿了香港、九龍地區,打破了香港房地產買賣的紀錄。這個既不是建築工程師出身,又非房地產經營老手的年輕人在不長的時間裏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樓宇住宅建築大王、資產逾億萬的大富豪。現在,霍英東名下的公司有60餘家,大部分都經營房地產生意,或與房地產關係密切。由他擔任會長的香港地產建築商會,經營著香港709/6的建築生意。
霍英東的奇思妙想和敢想敢做的冒險精神成就了他的大業,他開創了“先售後建”的先河,改變了房地產業原有的格局,成了後來房地產行業的一大標準。
男人要保持敢於冒險的天性
井植歲男是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的創辦人,他在1947年創立三洋電機公司時,公司隻有20個人,從一間小廠房起步,到1993年,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跨國經營的大企業。
井植歲男性格豪放,決斷大膽,處事單純明快。井植歲男從姐夫的公司走出來自己創立“三洋”,是其膽識的體現。經過幾十年的艱苦經營,把“三洋”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也是其膽識結出的碩果。
李曉華在20世紀80年代初還是位兩手空空的青年。經過10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成為成功人士,究竟靠什麼使他平均每年掙到l億多元的呢?簡單回答就是兩個字:膽識!
李曉華1951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某照明器材廠的工人。盡管家庭生活較為艱難,但他的父母還是設法供子女讀書,並嚴格管教他們,希望他們長大成才。但機遇不濟,李曉華中學未讀完就碰上了“文革”,他作為“知識青年”被下放到黑龍江勞動,1975年幾經周折轉到河北農村插隊務農。1978年回到北京。
雖然從農村回到首都,對李曉華來說是慶幸之事,但他卻找不到工作。這時他已經快到而立之年,他到處做雜工,曾做過司爐工,也在某部食堂當過炊事員,後來開始從事個體經營。
但李曉華是個非常有膽識的青年。他從事個體經營之初,南下廣州物色經營目標。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廣州滿大街都是服裝攤兒,五翻六色的時裝給從計劃經濟走過來的人們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經營者多,購買者亦多。此行生意顯然是有利可圖的。但李曉華卻沒有隨波逐流,他認為服裝生意雖然不錯,但競爭激烈,勢必利薄難做。經過一番考察後,他發現有一種進口的冷飲機,它供應的冷飲料十分迅速方便,用它在街上的攤檔做零售生意,大受消費者歡迎。他知道當時北京尚未有此機器,他相信在北京也會有很大的市場。於是他東挪西湊地湊足了錢買了一台冷飲機回到北京,經營起冷飲小店。果然生意不錯,當年一個夏季就賺了10多萬元,他初戰告捷,高興萬分。
到了秋季。北京的天氣變涼了,李曉華便將這台冷飲機賣掉。家裏人及朋友們大為不解,問他為什麼把自己的“印鈔機”賣掉了。李曉華卻說:“該進時則猛進,該退時則速退,此乃勢也!相信明年,這兒至少有數以百計的冷飲機出現,那時該行當就不那麼好賺錢了。”
果真如此!第二年不管是廣州還是北京,都出現了冷飲機大戰,而李曉華早已將賺到的錢和賣掉冷飲機的資本投入到錄像放映經營中去了。改革開放之初,錄像對國內觀眾來說,還是新鮮事,加上放映一些國內比較少見的港台武打片、言情片,大大吸引了觀眾。李曉華的放映室每天從早到晚也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他於是乘勢開設了第二問、第三間放映室。不言而喻,李曉華財源廣進。
如果說李曉華是經營冷飲生意與錄像放映室而走上致富道路的話,那麼經營“10l毛發再生精”和房地產業務則是他通向超級富豪的快車。1985年,34歲的李曉華考慮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又積蓄了一點兒錢,決定趁自己還年輕多學點知識,便毅然告別賢妻幼子,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國際學院學習,目的在於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他到了日本後,
一邊讀書,一邊打工。一年後,他憑借自己的經營眼光,發覺北京趙章光發明的“10l毛發再生精”大有前途,他決定回國聯係,爭取做該產品在日本的銷售代理。
當時正走紅的“10l毛發再生精”在國內供不應求,李曉華到該廠談經銷代理之事並不受廠領導重視,他被拒之於門外。
經過細心的了解和思考,李曉華發現該廠員工缺乏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於是,他決定捐助一輛客車和一輛小轎車給該廠。該廠領導覺得李曉華確實有財力,又有誠意推銷自己的產品,便答應了李曉華的要求。這樣,他成為“10l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三家經銷代理商之一。
李曉華再到日本,成立自己的公司,在媒體中大張旗鼓地宣傳“10l毛發再生精”,並走街串巷推銷該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
李曉華超人的經營膽識使其不斷進取。不久後,他又從日本轉回香港,在那裏開設華達投資(集團)公司,並在歐洲、美洲、亞洲設立數家分公司,進行房地產投資和進出口貿易,他還在馬來西亞建設公路。在阿根廷辦魚粉加工廠,在秘魯和新加坡辦旅遊業等。隨著業務的迅速擴大。他又回到國內,在北京、天津、山東、吉林等地興辦了10多家企業。就這樣。短短10幾年他成為超級巨富。
當年馳名電腦界的電腦科學家王安博士,也是憑借膽識創辦了名揚世界的王安電腦公司。
王安在大學讀書時就發明了不可缺少的磁性脈衝控製器。1951年,他將這項發明賣給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得一筆錢。他看到正在蓬勃興起的計算機技術不可限量的前景,毅然以這筆錢為本錢,在波士頓他的私人車庫裏建立了王安電腦公司。在同行業強手如林的形勢下,王安通過對各種信息的冷靜分析,決定獨樹一幟,開發各大計算機公司所忽視的型機,並終於發現了辦公室這個廣闊的計算機消費市場,專營辦公用的電腦設備,成為這一方麵的佼佼者。王安看到了文字處理機的市場潛力,又毅然放棄了因用芯片製成的計算機問世而降價的程序計算機,大膽地將一種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機器,作為公司的大宗產品推向市場。1971年,王安電腦公司的文字處理機首次投放市場,到1976年,銷售額突破了3l億美元大關:兩年後,銷售額成倍地增加,美國500家大公司,有3,4的大公司使用王安電腦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設備,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
綜觀那些成功的人物,他們幾乎都有一種敢於嚐試,大膽冒險的精神。要做到這一點,應該多方麵著手。
⑴敢於做出冒險的決策。不要過於拘泥於固有觀念,學會變通,適應不同的挑戰,學會做一些冒險而大膽的決策。在市場經濟中,能夠獲得經營成功的人,多是敢於冒險的人。浙江沒有先天優勢和汽車工業基礎,近年來一下子就有40多家浙江民營企業蜂擁造車。敢為人先,敢於冒險,不怕困難,不怕失敗,這都是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寶貴品質。經濟學家吳敬璉對浙商的活力特別是浙江的企業家精神讚譽有加,他說,浙江是一個具有熾烈企業家精神的地方,浙江企業家既聰明又肯吃苦,敢冒風險,敢為人先,很讓人佩服。浙商有一部分人膽量很大,他們敢於冒險,在風險麵前毫不畏懼,勇於開拓,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標,取得了常人永遠無法取得的成就。
⑵充滿熱情的同時也要保持理智。曾榮膺《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的傑出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因為看到第一宗艾滋病人為生命掙紮的案例,引起了他對這個病毒研究的興趣與投入。因發明雞尾酒療法為艾滋病人帶來生命希望的何大一表示:“你必須冒險試試看,並且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來臨。”1981年時,何大一從哈佛醫學院畢業三年、剛完成駐院醫師實習,看到一宗接著一宗艾滋病人死亡的案例。基於好奇心及剛好處在蓄勢待發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他決定選擇這個領域發展,最後成為有名的抗艾專家。可見,充滿理智與熱情的冒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