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把“含而不露”看做一種美德,一個人的優點、成績和才能,隻能由別人來發現。至於你自己,盡管你已做出許多成績,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華,也隻能說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有誰鋒芒太露,就容易召來非議。人們喜歡恭順謙讓者,因此,“毛遂自薦”的故事,聽起來總不如“三顧茅廬”那樣入耳。勇於表現自己才華的人,也總不如“謙謙君子”那樣受到歡迎。

然而,在今天這個激烈競爭的年代,一味地做“謙謙君子”,卻有可能成為一大缺點。競爭就是要“競”要“爭”,作為二十幾歲的男人,就是要敢於和別人去一比高下。

在角色多如牛毛的職場舞台上,總有一些人一出場就能贏得滿堂彩,一舉手、一頓足就能顯出與眾不同,惹人注目。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仿佛注定了默默無聞,不會令田裏的農夫忘記鋤地,也不能吸引眾多的眼光注目。我們的平凡無奇,仿佛是無力改變的,仿佛就是為了襯托出“紅花”的嬌豔美麗。

作為男人,你甘心一輩子隻做“綠葉”嗎?你難道不想當一回社交圈中的明星,風光一回嗎?你難道不想讓別人對你過目不忘、豔羨不已甚至崇拜嗎?

一般來說,主管能夠搶功的最大原因就是隔斷了高層主管與下級員工之間的可視度,使自己能夠瞞上欺下,冒報業績。如果你能夠使高層注意你的才能,借機獲得高層主管的信賴,這就是你防止主管搶功的另一高明手段。

要讓高層主管看到你的表現,有一個很好的渠道,就是E-mail。一般公司都會為每位員工建一個專用E-mail郵箱,用於下達任務、上報請示或傳達一些通知。如果你有個業務完成了或是有個成果出來,可以利用E-mail溝通。除了寄給自己的直接主管外,也可以寄副本給更上麵的主管。彙報文件工作完成,當主管向高層邀功時,能夠讓高層很清楚地明白誰是小人,誰是君子。

有的人盡管優秀,但總難以出人頭地,因為他不能獲得別人的關注。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讓別人的眼睛注意到你。

現在很多公司都會舉行員工大會,讓員工提出一些對公司的建議或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平時你沒有和高層主管接觸的機會,你可以借此機會指出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你是在為公司著想,高層領導會覺得你是與公司榮辱與共,絕對不會因為你的話而感到不舒服。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提供解決的辦法或者改進的方案,如果可行性強,那麼你的才能在高層主管心中一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還有可能就讓你負責這個項目,這樣你的直接主管有所顧忌,就不敢隨便搶功。

當然,你也不要恃寵而驕,對直接主管下達的任務要高質量地完成,不要因此壞了自己在眾同事心中的形象。

在今日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人們每日為工作所忙,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慢慢發掘人才或主動與下屬交流以了解其才華。因此,如果你身為下屬,仍然隻是事事表現謙讓,或未能把握機會表現自己才華,或不知主動積極爭取發揮一己所長的良機,恐怕你會喪失出人頭地或成功的機會,也會因有誌難酬而抱憾終身。所以,男人應該要把握機會,勇敢秀出自己。每個人都擁有許多機會,但機會還需自己伸手把握。

沒有人天生就能擁有比其他人更耀眼的光芒,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如何吸引他人關注的目光,特別是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就應該讓自己的名字和聲譽附上一種與眾不同的特質,使自己超越於別人。這個形象可以是某種個人化的穿著打扮,或是讓人們津津樂道的生活逸事,或是由內到外折射出的性格氣質。一旦建立起了自己的良好形象,就會在閃亮的星空中占據一席之地。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總會有人雖也如驚鴻一般飄然而過,卻讓你久久回首,難以忘記;社交聚會中,每個人都明豔照人,使盡渾身解數博取注意力,而有人卻獨領風騷,讓人急於結交。

社會變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識更新的步伐。在現代社會,人們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時間的製約。錯過了時機,知識就會貶值,精力就會衰退。如果一個人不能在自己的黃金時代抓住機會,大膽地、主動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總是“藏而不露”,那就會貽誤時機。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發現你時,也許早已錯過了時機,你的知識和特長已經成為過時的東西。在知識驟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樣“學富五車”,也隻能在短短時間內保持優勢。能不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獲得施展的舞台,將成為決定你成敗的關鍵。現代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可供社會選擇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麼,有誰還願意放著別的能人不用,而來花時間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著競爭,對於機會,別人就不會同你謙讓,而會同你競爭。一旦你失去被選擇的機會,別人就會捷足先登,而你隻好自歎弗如了。

社會熱切需要不同凡響的人物能夠挺身而出,他們最好超越一般平常大眾。因此,永遠不要害怕讓自己擁有與眾不同且吸引目光的特點。惹是生非、受人攻擊都好過無人問津、碌碌無為,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遵循這一法則。實際上所有的專業人士都應該帶點演員的氣質,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導演出一場神秘的戲劇,或正麵,或反麵。

莎士比亞認為,隻有在我們展現出自己的風采,運用自己的天賦“光照世界”的時候,天賦才會成為天賦。那麼,二十幾歲的你為什麼要掩藏自己的才能呢?就讓才華的火炬熠熠生輝,用熊熊的火焰照亮這個世界吧!

以退為進,不怕認輸才能贏

適時認輸,才能保存實力。美國有一位拳王說過,任何拳手都不可能打敗所有的對手,好的拳手知道在恰當的回合認輸。因為,及早認輸,下次還有贏的機會,如果逞能,讓對手把你打死了,或把你拖垮了,你不是連輸的機會也沒有了嗎?

拳擊是光明磊落的競技,在人生的長河中,競爭卻是紛繁複雜的,其中不乏亂箭和暗器。麵對不講競爭規則的陰損小人,碰上懷著“誰也別想比我好”的病態心理的嫉妒小人,你鬥得越勇,隻會陷得越深。與其讓生命的價值在亂鬥中無端地折損,不如認個輸,離開是非圈,用自己保存下來的實力,去尋找真正的競技場。

當我們明白自己不是對手時,就應該認輸。生活中常有競爭和角逐,但深知自己“鬥”不過對手,還一味地跟人家“鬥”,這又有何益呢?“鬥”得愈起勁,隻會使自己輸得更慘。選擇認輸,急流勇退,將使我們避開鋒芒,以退為進,贏得潛心發展的主動權;將使我們得以冷靜下來去認識差距,虛心向對手學習,從而有可能真正打敗對手。

著名的美國柯達公司在與日本富士公司競爭時,就頗有自知之明,勇於認輸,不跟富士爭“第一”。柯達公司甘拜富士下風,既減少了惡性競爭造成的大量人財物力浪費,又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適宜的發展策略,他們還老老實實向富士取經。結果柯達快速發展了,成了和富士不相上下的膠卷大王。

當我們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時,就應該認輸。並不是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可以逾越,並不是所有的機遇和好運我們都可以把握。在明知無力回天,敗局已定時,我們應該認輸。選擇認輸,不去堅持下完一盤根本下不贏的臭棋,而是棄之一邊,將使我們及早從“死胡同”裏走出來,避免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巴爾紮克夢想著做一個經營有方的商人,他開過印刷所,還做過其他生意,盡管他頗有經營頭腦,但無奈時運多舛,屢屢受挫,鐵的事實讓他隻得服輸,明白自己無法“東山再起”,於是撿起冷落已久的筆,重操舊業。

巴爾紮克若不是及時從商海裏“回頭是岸”,恐怕我們都無法認識這位後來寫出了《人間喜劇》的文學大家了!認輸,就是不要“不到黃河心不死”;認輸,就是不要“不撞南牆不回頭”;認輸,就是不要認死理,盲目蠻幹;認輸,就是不要逞英雄,一味硬撐;認輸,就是要善識時務;認輸,就是要實事求是;認輸,不是為了輸掉,而是為了求贏——不是為了贏一時一地,而是為了贏得長遠和全局。在需要認輸時而不認輸,將貽害無窮;在需要認輸時果斷認輸,將受益匪淺。認輸,就是正視現實,實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見地正確地理解、評價自我和別人。避開鋒芒,急流勇退,不進行無益的競爭,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才是

智者的風範。這種認輸並不是自認失敗,而是暫時I生的穩定腳跟;這種認輸並不是放棄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審視局勢;這種認輸能使自己的心靈空間更廣闊,且能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充分的休息調整,以便更好地尋求成功的契機。

認輸不是自甘消沉,它有積極進取的內涵,使人以退為進,贏得潛心發展的主動權,揚長避短,奪取成功。如果硬認死理,逞強好勝,盲目蠻幹,一味地剛強,一味地硬撐,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最終輸掉自己。隻有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剛柔相濟,懂得認輸,才能保護自己,立於不敗。

認輸也是一種自我認識,一種積極的自我評價,在與別人競爭時,認同他人優勢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麵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隻有學會認輸,才能正視自己的缺陷與不足。有錯誤和不足並不可怕,隻要學會認輸、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鑄成大錯以致最終抱憾終身;隻要學會認輸,就能及時調整人生的航向,去爭取“贏”的機遇和時間。

總之,認輸不失為一種策略,它將使你徹底擺脫不健康的心理羈絆,使你調整好位置,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它造就的將是一片心靈的淨區。人生有涯,時光匆匆,學會認輸,將有助於二十幾歲的男人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成為更大的贏家!

男人要有放手一搏的氣魄

二十幾歲這段時期,可以說是創新思維最為活躍、精力最充沛、最好動腦筋、創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也是創業的最好時期。所以,二十幾歲的男人應該及早立下目標放手一搏,早日掘到屬於你的第一桶金,這樣才不會給你的人生留下遺憾。

我們先來看看邁克爾?戴爾的創業故事,看看他是怎樣掘取第一桶金並走上致富道路的。

邁克爾?戴爾在奧斯汀市的得克薩斯大學讀書時,像大多數大一學生那樣,他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零用錢。那時候,大學裏幾乎所有的人都想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但由於售價太高,許多人買不起。一般人所想要的,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又售價低廉的電腦,但市場上沒有。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並不高,為什麼要讓他們賺那麼厚的利潤?為什麼不由製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IBM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提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太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於是,他按成本價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後在宿舍裏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市場的需求巨大,於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院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顧客。

有一次戴爾放假回家時,他的父母表示擔心他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想創業,等你獲得學位之後再說吧。”他父親勸他。戴爾當時答應了,可是一回到奧斯汀,他就覺得如果聽父親的話,就是在放棄一個一生難遇的機會。“我認為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個月後,他又開始銷售電腦,每月賺5萬多美元。戴爾坦白地告訴父母:“我決定退學,自己開辦公司。”“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父親問道。“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他的父母大吃一驚,覺得他太好高騖遠了。但無論他們怎樣勸說,戴爾始終堅持己見。終於,他們達成了協議:他可以在暑假時試辦一家電腦公司,如果辦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學校去讀書。

戴爾回奧斯汀後,拿出全部積蓄創辦戴爾電腦公司。他以每月續約一次的方式租了一個隻有一間房的辦事處,雇用了第一位雇員——負責處理財務和行政工作。在廣告方麵,他在一隻空盒子底上畫了戴爾電腦公司第一個廣告的草圖。朋友按草圖重繪後拿到報館去刊登。戴爾仍然專門直銷經他改裝的萬國商用機器公司個人電腦。第一個月營業額便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26.5萬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個人電腦1000台。積極推行直銷、按客戶的要求裝配電腦、提供退貨還錢以及對失靈電腦“保證翌日登門修理”的服務舉措,為戴爾公司贏得了廣闊的市場。

戴爾電腦公司鼓勵雇員提出新的創意。雇員提了一個創意之後,如果公司認為值得一試,那麼,即使後來證明不可行,雇員也會獲得獎賞。到了邁克爾?戴爾本應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已達7000萬美元。戴爾停止出售改裝電腦,轉為自行設計、生產和銷售自己的電腦。

很快,戴爾電腦公司就在全球16個國家(包括日本)設有附屬公司,直到今天,戴爾仍立於不敗之地。

也許你會說,那時的戴爾年輕氣盛,他有資本去創業,可是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學業,拿出自己的全部儲蓄去創業,是那麼容易的嗎?這裏要講的是,如果你想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須有放手一搏的膽量和氣魄。

如果你現在不放手一搏,那麼等待你的將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前景更加難測的未來。最新資料顯示:在上海,八成以上已經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企業主是在29歲以前就掘到“第一桶金”的,而且這個年齡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香港富豪李嘉誠在小時候,家裏沒有錢供他念書。他隻好輟學打工,從16歲開始就去做推銷員。他決心要做一名成功者。他的信念是比別人多付出兩倍以上的努力去工作。一般人一天工作8小時,他就工作16小時。經過努力,他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銷售冠軍,18歲時,被公司提升為業務經理,20歲就被公司提升為總經理。到了22歲,他就自行創業,成立了長江實業公司,開始了問鼎香港首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