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了別人,等於善待了自己。它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快樂。經曆過風和雨,才能領悟到人生的苦和樂,愛與恨,才知道人生中應該忘記什麼,記憶什麼,放棄什麼,學會什麼,那樣才是舉重若輕。最該忘記的是你曾幫助的人,最應該原諒的是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最該放棄是功過事非、名利得失,最需要學會的便是寬容別人。
小張的一位已窮困潦倒的遠房親戚來找他借錢,說是她丈夫因遇到車禍,住進了醫院。小張當時真的從感情上無法接受她。見到了她,20多年前的往事又浮現在他的眼前,真不想讓她走進自己的家門。因為在20多年前,小張借錢給她的丈夫娶了她。當小張在遇到困難時,而且是急需用錢時,小張隻想要回借給他的錢。而娶進來的她,死活不認賬,並且當小張母親代表小張去表達想法時,想要回小張借給他們的錢,他們還動手打了小張年近70歲的老母親。為了母親,小張決定不要這錢了。多少年過去了,一提起這件事小張仍氣憤難平。
後來,在她吃飯的時候,小張順手拿起一本雜誌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雜誌上的一段話給了他很深啟發:人世間最寶貴是什麼?是寬容。寬容是世界上的稀有珍珠,寬容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善於寬容的人,總是在播種陽光和雨露,醫治人們心靈和肉體的創傷。同寬容的人接觸,智慧得到啟迪,靈魂變得高尚,襟懷更加寬廣。
等到她吃過飯走進客廳時,小張想:按照她的品行,不應該去同情她。但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再提也沒有什麼意義,何況母親已經不在了。怎麼能和他們一般見識?自己應該學會寬容,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去原諒他們的過錯。現在他生命垂危,自己不能見死不救。然後,小張跑進屋裏,拿了5000元交給了她,並誠懇地說:這錢拿去給你丈夫治病,不要你還了。小張知道她無能力還錢,最起碼在20年內。另外,又給了她價值200元錢的營養品送給她的丈夫,讓他手術後好好調養。她當時非常震驚和感動,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淚流滿麵地說:“我對不起您,我們欠您的錢,包括以前的錢,我這輩子還不了,我來世還給您,您的大恩大德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我給您磕頭。”看到她那個樣子,小張又悲又喜,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當時小張的心情是複雜的,說不清是愛還是寬容。
從那事情以後,小張的心情輕鬆了不少。一生中最讓他恨的人,他都原諒了,他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它讓小張學會了寬容,讓他的人生無憾。雖然他損失了金錢,全當是自己交了學會寬容別人的學費。因為寬容之於愛,正如和風之於春日,陽光之於冬天,它是人類靈魂裏美麗的風景。有了博大的胸懷和寬容一切的心靈,寬容自然會散發出濃濃的醇香。寬容能使我們活得輕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
西晉文學家潘嶽在《西征賦》中寫道:“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在世,要學會寬容。
學會寬容,是做人的需要。曆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尚書》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說;《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學會寬容,是處世的需要。世間並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眼裏揉不得沙子,錙銖必較,為血氣之爭搞得跟賣麵粉的遇見賣石灰的一樣誰也見不得誰,不僅尷尬,還招致仇怨,實不值得。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菜根譚》上的這句話可謂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鄖說:“胸中要有涇渭,然亦須氣量含宏,不可太生揀擇。”弘一大師說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這個理兒。事實上,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學會寬容,是成就事業的需要。三國時那個在政治上頗不得誌的曹植,卻說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話:“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有恢弘的氣度,自古至今皆然。據《宋稗類鈔》記載,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著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為北宋的宰相。
二十幾歲的男人要學會寬容,關鍵是要剔除心中的私欲和雜念,淡泊明誌,有所追求;同時要推己及人,以德報怨,與人為善。“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這樣你的生活就會倍加輕鬆,灑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陽光。
隻有無爭,才能無憂
在風景如畫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年輕的海洋生物學家布蘭姆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察實驗。一天,他潛入深水後,看到了一個奇異的場麵:一條銀灰色大魚離開魚群,向一條金黃色的小魚快速遊去。布蘭姆以為,這條小魚在劫難逃了。然而,大魚並未惡狠狠地向小魚撲去,而是停在小魚麵前,平靜地張開了魚鰭,一動也不動。那小魚見了,便毫不猶豫地迎上前去,緊貼著大魚的身體,用尖嘴東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麼似的。最後,它竟將半截身子鑽人大魚的鰓蓋中。幾分鍾以後,它們分手了,小魚潛入海草叢中,那大魚輕鬆地去追趕自己的同伴了。
此後數月布蘭姆進行了一係列的跟蹤觀察研究,他多次見到這種情景。看來這種現象並非偶然。經過一番仔細觀察,布蘭姆認為,小魚是“水晶官”裏的“大夫”,它是在為大魚治病。魚“大夫”身長隻有三四厘米,這種小魚色彩豔麗,遊動時就像條飄動的彩帶,因而當地人稱它“彩女魚”。
魚“大夫”喜歡在珊瑚礁或海草叢生的地方遊來遊去,那是它們開設的“流動醫院”。棲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種魚,一見到彩女魚就會遊過去,把它團團圍住。有一次,幾百條魚圍住一條彩女魚。這條彩女魚時而拱向這一條,時而拱向另一條,用尖嘴在它們身上啄食著什麼。而這些大魚怡然自得地擺出各種姿勢,有的頭朝上,有的頭向下,也有的側身橫躺,甚至腹部朝天。這多像個大病房啊!
布蘭姆把這條彩女魚捉住,剖開它的胃,發現裏麵裝滿了各種寄生蟲、小魚以及腐蝕的魚蟲。它為大魚清除傷口的壞死組織,啄掉魚鱗、魚鰭和魚鰓上的寄生蟲,這些髒東西又成了魚“大夫”的美味佳肴。這種合作對雙方都很有好處,生物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共生”。
在大海中,類似彩女魚那樣的魚“大夫”共有45種,它們都有尖而長的嘴巴和鮮豔的色彩。
這些魚“大夫”的工作效率十分晾人。有人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發現,那兒的—個魚“大夫”,在6小時裏竟接待了300多條病魚。前來“求醫”的大多是雄魚,這是因為雄魚好鬥,受傷的機會較多;同時雄魚比雌魚愛清潔,除去髒東西後,它們便容光煥發,容易得到雌魚的垂青。有趣的是,小小的彩女魚在與凶猛的大魚打交道時,不但沒受到欺侮,還會得到保護呢。布蘭姆對幾百條凶猛的魚進行了觀察,在它們的胃裏都沒有發現彩女魚。然而,他卻多次看到,這些小魚進入大鱸魚張開的口中,去啄食裏麵的寄生蟲,一旦敵害來臨,大鱸魚自身難保時,它便先吐出彩女魚,不讓自己的朋友遭殃,然後逃之天天,或前去對付敵害。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了生物之間彼此依靠、共棲共生的生存事實,特別是彩女魚與其他魚類之間那種溫情脈脈的共存關係,不由得讓人感到一絲溫馨。與人相比,人類的種種行徑卻顯得非常醜惡,為了一時的名利爭得你死我活,過著群雄逐鹿的生活。合作是維持秩序、克服混亂的重要法則,一旦要各自居功、互不相讓,這個法則必然遭到破壞,世間的秩序將無從談起。
老子說:“隻有無爭,才能無憂。”利人就會得人,利物就會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從來沒有聽說過,獨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萬民的人,如同水滋潤萬物而與萬物無爭,不求所得。所以不爭之爭,才是上爭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樂與相安;明白人知道,卻也不怎麼樣。所以老子說:“隻有不爭,所以天下無有能與他相爭的了。”這就是虛己無我的作用。
“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作為二十幾歲的男人,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事事強出頭,隻會讓自己活得更累。當你同別人爭名奪利時,你也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能容人才能得人心
有容乃大,容人就是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人類行為中最了不起的行為。古語有“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治國之道,在於猛寬得中”的寬容之說,古人就以此作為治國之道,表明寬容在社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寬容,是自我思想品質的一種進步,也是自身修養、處世素質與處世方式的一種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你帶著怒氣去實現或解決時,你不妨用寬容去試一下,或許它能幫你實現目標,解決矛盾,化幹戈為玉帛。生活中,可以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反之,我們也不能把一味地退讓、遷就當做是一種寬容,當做是與人相處的最好方法。在現實生活中,處處退讓、遷就,把自己的地位與做人標準都放棄了,可能會導致更大的錯誤發生,同時,我們也就失去了主宰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寬容對別人和自己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一種原則上的淪喪。
做人首先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而且這顆心的容量要大。心的容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才有多大。清代的林則徐就有這樣一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被許多人看成是自己做人的準則,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就是常以寬容之心來麵對世事的。曾經飽受磨難的陳香梅靠著堅強的性格和超人的才智,集作家、政治家及社會活動家於一身,被評為全美國7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她對“有容乃大”的自我注釋是:不管什麼是非都去計較的話,你一輩子就沒有辦法生活了。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裏,許多事情,尤其是小事情,如果看開一些,自己的心胸就會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