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應選擇何種投資策略?(1 / 2)

所有的證券營業部無一不有這樣的提示語:“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確實,股市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投資場所,假若沒有風險意識,一旦發生虧損,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就會怨天尤人,壓力重重,甚至走向極端。為此,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給出的股市投資策略如下:

(1)保守型投資者

保守型投資者適合以少量資金長線投資。由於該類型的投資人承受投資風險能力低,投資股市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人雲亦雲,盲目聽信傳言,而要獨立分析,作足功課。如果準備以9萬元投資股市,建議在確認股市處於相對底部時,以資金的三分之一,選擇確有投資價值的個股買入並持有。股指繼續下跌,可再以三分之一的資金買入;如果此次買入後,股指不再下跌且股價開始回升,所持股票價格超越第一筆買價時,可將手中資金的一半再次買入。此時手中的股票與現金的比例是75:25.隻要股市向上的趨勢不發生變化,就應一路持股,待股價上升50%之後,再考慮賣出。持股時間一般應在半年以上。

對於保守性投資者來說,每輪行情過後,能把指數收益完全贏下來就心滿意足了。因此選擇簡單的指數基金或者偏股性基金進行波段操作,也能夠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風險。在實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貨幣基金“生養利息”,這樣既能降低心理負擔,又能獲得比活期存款高的收益。

(2)穩健型投資者

穩健型投資者適合以一定數量的資金投資股票。此類型的投資人雖然有一定的承擔風險的能力,但是較大的風險也難以承受,因此,投資股市資金不能過多。假若仍以9萬元投入股市,買入股票的資金不應超過資金的50%,如果買入後股價繼續下跌,則應再將所餘資金的二分之一買入該股票,等待股價回到第一筆買入的價格時,再將所剩資金加倉買入。之後,要耐心等待,當所持個股價格升幅超過第一次買入股票的價格的10%左右時,可將首次買入的股票全部拋出。之後,隨著大盤指數的漲跌,手中股票的價格也會有漲有跌,此時可充分利用好手中的現金,在回調中買入,在拉升時賣出。這種操作方法稱為滾動操作。

如果擁有一定的家庭財產積累和穩定的現金收入,可以將資產中的大部分(核心部分)投入自己最有把握、風險最低、收益相對穩定的領域,比如國債、定期存款,以及偏股性基金或指數基金(前提是A股市場出現係統性機會)等,而用小部分資產投入相對激進的領域,如股指期貨,以增強資產組合的彈性。再加上穩定的操作,資產組合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能夠發揮威力。而且合理調度資產,也能夠使組合達到局部的損失由其他領域的盈利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