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喜劇的鮮明風格特色,在《望江亭》第三折體現得分外集中和濃烈,善出奇兵,飛越出“格”,不為某種類型所框,是這一折的一大特色。譚記兒是學士和州官的夫人,但她絲毫不見那種溫文爾雅的談吐,雍容華貴的氣派,她喬裝成風流漁婦,以身作餌,顧盼生姿,傳杯遞盞,打情罵俏,無不惟紗惟肖,終把好色貪杯的楊衙內戲弄得神魂顛倒。什麼夫人的矜持,禮教的風範全然一掃而光。譚記兒同趙盼兒當然非屬同一層次的人物,然而卻閃耀出同樣活潑粗獷的光彩。同時,劇情結構打破元雜劇的一般要求,既安排三個次要人物都唱了(一般雜劇為一個主角唱到底),又調動了分唱、合唱等藝術手法,鋪排蓄勢,酣暢淋漓,多色調地渲染喜劇氣氛。
“露”中蘊意,寓緊張於輕鬆之中,形成內緊外鬆的戲劇效果,是《望江亭》的又一特色。譚記兒上得望江亭,能否取得主動,克敵製勝,自然成為觀眾興趣的所在。關漢卿沒有用隱瞞觀眾的方法去換取藝術效果,不人為地製造疑團,而是憑借火爆爆的言行,把那場鬥爭的結尾預示給觀眾。作為喜劇藝術,這種技巧確係點燃笑聲的有效手段。為了使這種“露”的藝術獲得成功,作者著意通過語言的高招來勾勒人物。試看,當楊衙內以為譚記兒已上鉤,急於滿足自己的欲望,喜滋滋地喊著親隨回避,可張千、李稍不僅不躲開,反而也用同樣方式回敬,“勿勿勿。大家耍一會!”這裏,僅用了十六個字便將笑聲下這夥人的肮髒心態活畫出來。令人叫絕的“對對兒”細節,更是神來之筆。“對”是動詞,作“對仗”講,然卻暗含“匹配”的意思,對兒作為賓語,蘊有“夫婦”的含義,這就不啻向觀眾暗示和預告,譚記兒肯定會和楊衙內成雙成對。就在觀眾揪緊了心弦,深深為譚的命運擔心的時刻,全劇的高潮陡然而下,譚記兒勝利了,觀眾舒心地笑了,藝術的辯證法顯示出何等的魅力。
《望江亭》通過諷刺喜劇形式表現嚴酷的政治鬥爭,開了喜劇藝術表現重大題材的先河,其戲劇結構形式的改革創新,對後來戲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