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場演出,秦腔唱紅了香江。而兩次講座和座談會,又從理論的視角使香港觀眾更好地認識了秦腔。香港舉辦的這屆中國戲曲節除去演出還有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係統地介紹中國地方戲曲。19日上午,九龍香港文化中心太空館演講廳坐滿了新聞記者、大學生、戲曲研究工作者和醉心秦腔等地方戲的觀眾。我應邀做了“秦腔的源流及其發展”的專題講座,聽眾表現出了很濃的興趣。當我講到秦腔的藝術特色、唱腔特點時,特意安排李梅和李小鋒進行了現場示範。李小鋒一段《三滴血》中高亢激越的清唱,充分顯示出秦腔“調入正宮,音協黃鍾,寬音大嗓,急起直落”的聲腔特色。而李梅一曲“鬼怨”中的唱段,則聽來纏綿悱惻柔和深邃,婉轉動聽,豁透出秦腔聲腔藝術的另一種特色。聽眾欣賞了他們兩個人的演唱,對秦聲秦腔有了更深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研究生說,過去隻以為秦腔慷慨激昂。吼著唱,沒想到秦腔還有這麼豐富的內涵。難怪孔尚任要發出“秦聲秦態最迷離”的讚辭。
22日上午,我們演出團一行滿載香港觀眾的情誼乘廣九直通高速火車離港返陝。新華社香港分社宣傳部的同誌,省政府駐港驪山公司的鄭老總,聯藝公司的蔣崇禮經理以及熱心的“鄉黨”和觀眾為我們送行。依依惜別之際,願秦聲再飄香江,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
199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