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由香港臨時市政局主辦的港島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戲曲彙演——中國戲曲節,隨著紫荊花的怒放噴香拉開了帷幕。
在為期23天的戲曲節裏,中國傳統戲曲的精華競相展現,絢麗璀璨。京劇、秦腔、川劇、評劇、越劇、昆劇、徽劇、晉劇、漢劇、婺劇、粵劇、潮劇以及上海滑稽戲等聯袂亮相。而為戲曲節敲響開場鑼鼓的是“秦、漢、晉折子戲精華藝術團”的精彩演出。“秦、漢、晉折子戲精華藝術團”由文化部京劇辦公室主任林瑞康女士擔任團長,我和其他幾位同誌出任副團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這次赴港演出帶來了他們的看家折子戲《鬼怨·殺生》、《滾燈碗》、《借扇》、《殺嫂》,推出了最強陣容“梅花獎”得主李梅,著名醜星孫存蝶,著名小生李小鋒,著名旦角李娟,以及優秀青年演員王化武、袁紅星擔任劇中主要角色。青年實驗團一行25人,於10月17日11時許抵達香港。下午即應邀出席臨時市政局主持的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會場設在香港文化中心會議廳,參加會議的有《大公報》、《文彙報》、《東方日報》等幾十家新聞單位。我在會上就秦腔的特點和這次來港演出節目的特色及主要演員作了介紹,引起了新聞界的興趣和讚賞。而孫存蝶的幽默打扮和他那張極富表情的臉,吸引了眾多記者的目光。後來新華社香港分社宣傳部的鄭占良先生給我送來刊登有孫存蝶照片的剪報,竟有20餘家。新聞發布會後,記者進行個別采訪。《文彙報》、《大公報》的資深記者在了解到秦腔的曆史與現狀及發展前景後,禁不住奮筆疾書,在報紙醒目位置撰文宣傳介紹大秦之腔,為我們演出的成功熱情鼓吹。
我們看到在香港和九龍的高樓大廈及街道兩側,豎懸的、橫掛的巨幅標語寫著:“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及湖北省漢劇團、山西省晉劇院青年團折子戲薈萃演出”,有意無意間突出了秦腔的地位。在香港文化中心的演藝大廳,參加中國戲曲節的各劇種、各劇團宣傳牌琳琅滿目、鱗次櫛比。觀者放眼望去,介紹秦腔,宣傳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的大牌,赫然擺在大門口的第一位置。在演出所在地的高山劇場門廳置放宣傳品的物架上,有關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的宣傳小冊子同戲曲節的主體材料並肩擺在最醒目的地方。我偷眼觀察了一下,臨進場的觀眾不知是出於方便還是特別留意,總是翻閱或帶走青年實驗團的小冊子。我向劇場的一位管理人員打問緣由,那位先生笑道:“我們是提前看了錄像,預測陝西青年實驗團的節目可能大受歡迎,當然要將他們的材料加以推崇。”聽到如此回答,我踏實了。
18日晚,首場演出在高山劇場進行,前期宣傳的鋪墊對我們演出成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最終能否成功,秦腔能否通過我們這批演出獲得香港觀眾的青睞,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質量,要靠演出效果取勝。同時,由於是三個劇種同台獻藝,也頗有點“打擂台”的氛圍。山西、湖北不僅拿出了各自的最好劇目,而且領銜者幾乎都是國家一級演員,實力非同凡響。青年實驗團這天晚上登台的是孫存蝶。這位被譽為當今“西北第一醜”的笑星,口若懸河,妙語連珠,逗得觀眾無不捧腹,尤其是他那兩手托兩具燈台,頭頂又擎一燈台,忽地一口氣,同時吹熄了三根燃得明晃晃的蠟燭之絕技,催動了滿場如雷的掌聲。《滾燈碗》演出成功。我們原先有所擔心的語言障礙在真正的藝術麵前實際上並不存在。19日晚第二場演出,王化武與李娟把一出《悟空借扇》表演得活靈活現。精於刀馬旦的李娟,神清技絕,十幾米遠處飛起一把寶劍,不偏不歪,半點不差,落進“悟空”手中的劍鞘中。隨著劍鞘合璧,掌聲驟起。“這是真正的藝術”之讚歎聲在劇場回旋不已。將秦腔最終推上演出峰巔的是第三天晚上。20日晚7時30分,高山劇場座無虛席,到後來幹脆連後排過道都站滿了觀眾。這種情狀高山劇場從來還沒有出現過。按規定,本來劇場是不允許人站著觀看節目的,然而麵對此種特殊情況,劇場嚴格的管理也破例了。新華社香港分社文體部劉效炎副部長在18日中午招待我們的便宴上告訴我,無論怎麼忙,他是一定要來看這場戲的。果然,劉部長提前趕來了。另外,臨時市政局的諸多官員來看戲了,香港聯藝公司總經理金克良先生也來了。這場戲由於是最後一場,看戲的要員又多,三省的藝術家們都鉚足了勁。李娟先出場,把一出新視角、新內容、新排編的《殺嫂》推到觀眾麵前。她聲情並茂的演唱,輕盈俏俊的身段,不時哄起滿堂彩。隨著晉劇《小宴》、漢劇《趕春桃》演出結束,秦腔《鬼怨·殺生》粉墨登場。青年演員李梅飾演的女主人公李慧娘,被新聞界譽為“美麗的東方複仇女神”。如果說,前三出戲受到香港觀眾歡迎主要是秦腔藝術的高超技巧起了作用的話,那麼,《鬼怨·殺生》獲得香港觀眾的青睞則主要憑借秦腔的魅力(當然,“吹火”也是香港觀眾動容雀躍的催化劑)。李梅有著較好的嗓音條件,加之對人物個性有著深切的體會,她那段“鬼怨”,長達十幾分鍾,載歌載舞。唱起來慷慨悲壯,高昂激越,纏綿悱惻。舞起來行雲流水,舒展奔放,堪稱美妙絕倫。在“殺生”中,她和李小鋒珠聯璧合,配合默契,著力把舞台審美推向極致,尤其是那“吹火”絕技,倏而“丹鳳朝陽”,倏而“鷂子翻身”,倏而“珠火連綴”,伴以勾魂攝魄的打擊音樂,將劇情渲染得淋漓盡致,令人神馳心往,歎為觀止。盡管大幕徐徐合上,可觀眾熱情的掌聲久久不息。高山劇場的經理激動地對我們說,戲曲演出能獲得這樣的效果太少見了。劉效炎副部長連聲稱讚:好戲,精品,《鬼怨·殺生》是最佳劇目,演員棒,音樂也棒。金克良老總邀我乘坐他的車返回賓館,在車中他動情地說,沒想到戲這麼好,秦腔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