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現代戲曲的開拓者馬健翎(1 / 1)

今天,人們提起馬健翎,緬懷馬健翎,固然是因為他乃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第一個地方戲曲團體民眾劇團的創始人、被譽為西北最高戲曲學府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首任院長,而更重要的在於他是一位革命現代戲曲的開拓者,戲曲藝術的改革者促進者。在他那輝煌的一生中,曾創作、改編出許許多多在戲曲界享有盛譽,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深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在民眾劇團年代,他精心創作的秦腔《血淚仇》、《窮人恨》,眉戶劇《大家喜歡》、《十二把鐮刀》,不僅營造起他自己創造道路上的豐碑,而且堪稱是中國革命現代戲曲的開山之作、扛鼎之作。執掌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帥印後,他根據形勢的變化,又努力改編了《遊西湖》、《趙氏孤兒》等一批頗具影響的傳統劇目,在戲曲界引發新的轟動。

掃描馬健翎創作藝術的軌跡,我們捕捉到他成功的一大要素即是他整個身心充盈著熱愛人民、傾心服務於群眾的濃烈情懷。他的戲總帶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邃的民眾情結。1944年1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授予他“人民群眾的藝術家”稱號,既是崇高的,更是貼切的。馬健翎創作獲巨大成功的原因還在於他酷愛戲曲藝術,義無反顧地把整個生命奉獻給了他執著追求了畢生的事業。誠如丁玲所言:“馬健翎把一輩子賣給戲劇……”他的生命本體與戲曲生命不懈地碰撞,迸放出璀璨的藝術光彩。透視馬健翎的劇作特點,我們尋覓到“近情近理,紅火熱鬧”是他遵循的美學原則;而生動自然、琅琅上口、淺顯明曉、摒棄說教,則形成他的語言特色;“三唱不如一象”,注重在“象”字上做足文章,追求故事、人物、情節真實性的統一,是他對藝術創作的整體把握。

斯人已去,風範永存。馬健翎這位革命現代戲曲的開拓者,他的英名彪炳於中國史冊,他的業績流淌於戲曲長河,三秦人民懷念他。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