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古一帝》到《蔡倫》——青年表演藝術家李東橋藝術風格掃描(1 / 1)

1981年,鹹陽地區青年演員會演漸入佳境。一位英俊的青年,以精彩的唱念做舞,演活了《殺狗》中的曹莊。仿佛一顆明星閃爍在夜空,頓時激起了戲曲界的注目,不久便調進了秦腔藝術的大殿堂——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他,便是李東橋。

1984年,在振興秦腔的緊鑼密鼓中,重點劇目《千古一帝》開排,李東橋被選中飾演秦王。應當說,這是他藝術生涯的突破點。1985年,《千古一帝》晉京參加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一炮打響,轟動京師,榮獲11項大獎。李東橋躍然舞台,調動自己的全部藝術蘊力,扮相瀟灑威武,氣度不凡;唱腔高亢洪亮,韻味醇厚;做派飄逸穩健,激越豪放。將一個性格多重、外張內沉的秦王刻畫得出神入化,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時間讚譽鵲起,好評如潮,毫無異議地獲得了主演一等獎。接踵他又因之摘取了《中國戲劇》第三屆“梅花獎”的桂冠。從而一舉成名,成為三秦地方戲曲界榮膺中國戲劇最高表演獎的第一人。成功後的李東橋,沒有裹足不前,而是搏擊藝壇,著力追求藝術上的新超越。華劇《真的、真的》,他出演男主角盧巴克;眉戶現代戲《留下真情》,他飾扮男主人公金哥;新編秦腔曆史劇《蔡倫》,他領銜主演蔡倫。可以想見,劇種不同,人物迥異,藝術上的把握是很難的。可李東橋憑著才華,憑著執著,憑著對藝術的癡情,出色地塑造了三個新的藝術形象,實現了在藝術上一次又一次的新飛躍,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在《蔡倫》一劇中得到了充分顯示。蔡倫是戲曲舞台上一個全新的藝術形象。他聰慧、執著、性格中張揚著大智大勇、蘊藏著傳統美德,流淌著中華民族那種堅持真理、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然而,他那特殊的身份(太監)、所處的惡劣環境,又讓他蒙上了過多的無奈與苦澀。應當說,這個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不大容易的,需要全麵而渾厚的藝術功力。李東橋藝術風格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唱念做打(舞)俱佳,但絕不單純賣弄技巧,而是善於將出色過人的藝術功力用來為塑造人物性格服務,從而塑造出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審視東橋的藝術鏈,他的道白,吐字、運氣幹練自然,字正腔圓,聲情並茂,頗有韻味。他的表演雍容大方、細膩活脫、生動多姿、節奏起伏、變化有致。尤其是走步有神,動作健美利落,傳遞出一種美的動感,送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他的唱腔清脆明亮、優美動聽、激越奔放、韻味濃鬱。高音區峭拔有力,響遏行雲;舒緩處舒展清揚,珠落玉盤。他的音域寬闊、音色純正、氣口均勻,加之注重科學發聲,講究喉腔共鳴,使得行腔、歸韻極為嫻熟到應。在蔡倫形象的塑造上,東橋準確地找到了人物的感情基調和性格定位。如當蔡倫得知自己原有親生兒子時,“一言就我半世夢,整覺長夜天地明”那段唱,有意減弱人物的陽剛之氣,以一種低迴苦澀的氣韻,借助假嗓拖腔,在突出蔡倫內涵的蒼涼文人氣質與書卷味的同時,傳神地展現出人物的鮮明品格。再如在高潮戲“祭爐”一場,蔡倫麵對緊急關頭,他毅然決策,運用智慧與邪惡勢力決戰。東橋在這裏不僅濃墨重彩地運用硬派小生表演上那種瀟灑英武之氣,而且又借鑒了須生行當的沉穩寧靜的做派,注重在情上出戲,以情帶戲,以情帶唱,以情傳神,以情感人。他以激越嘹亮、響遏行雲的高腔,淋漓盡致地唱出了“要讓新紙似雪飄,要讓文明放光耀,要讓那邪惡之火枉自燒”的雷霆之聲。舞台震撼,正氣高揚,一掃陰霾,一個血肉飽滿、活蹦鮮跳的蔡倫,矗立在觀眾麵前。

東橋——蔡倫,藝術地融在了一起。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