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創陝西戲劇創作的新局麵(1 / 3)

2001年的全省藝術創作會議今天在革命聖地延安開幕了。作為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這次會議承載了極不尋常的意義。59年前,毛澤東同誌在這裏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從而開創了中國革命文藝的新紀元。幾十年來,《講話》精神對陝西文藝事業的發展繁榮起了巨大的指導作用,一大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競相湧現,在全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改革開放20餘年來,盡管我省的文藝舞台發生了千姿百態的變化,但是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紅線卻貫穿始終,形成了我省整個文藝事業的主流。黨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也得到了切實的貫徹,出現了萬紫千紅的可喜局麵,藝術創作不僅呈現出全麵繁榮的景象,而且逐步走向穩健、成熟。今年,我們特意選擇在延安召開這次全省藝術創作會議,除了這裏是革命文藝的發祥地之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讓大家走一走,看一看,重溫革命文藝的曆程,促使我們更自覺地去深入生活、貼近時代、擁抱人民,進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革命文藝傳統在新的世紀放射出新的光芒。

放眼新的世紀,麵對當代群眾的需求,我們深感當前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落實這麼一個課題:即如何使我們這個文化大省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永遠保持不落的潮頭;如何使我們的藝術創作能夠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何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這麼就是我們這次藝術創作會議的主旨。下麵,針對這一戰略性的課題,我講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確立創作是整個藝術工作的龍頭地位

文化工作千頭萬緒,要辦的事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而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一處,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繁榮文化藝術事業,豐富、充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欣賞品位。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拿出優秀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能經得起時代考驗的藝術作品。沒有好的作品出現,我們的其他努力都將是空中樓閣。沒有好的藝術作品出現,就很難雄辯地說明我們在人才培養、文化設施建設、藝術團體的管理、藝術教育、文化職工福利等方麵所付諸努力的必要性。我們文化戰線的每一個人就說不起話,就會愧對廣大人民群眾。建國50多年來,我們陝西的文化事業之所以能蓬蓬勃勃地向前發展,主要就是因為不斷湧現出在全國叫得響的作品和藝術人才,顯示了我省在全國文化戰線重量級的地位。那麼,好的作品和優秀人才是從哪裏來的呢?它們產生的基礎又是什麼呢?說千道萬,源自創作。沒有創作繁榮就不可能有藝術精品的出現,沒有大量的藝術精品出現,也就推不出我們的優秀人才。所以,可以明確地說,抓好創作,繁榮創作是我們文化藝術工作的中心環節,要引起各級文化領導幹部的充分重視。我們一定要下大力氣,抓好創作的基礎建設,抓好創作人才的培養,抓好優秀作品的發現和論證工作。在抓好優秀作品的工作中,還有一點需要說清楚,有數量才會有質量,沒有一定的數量做基礎,優秀作品便很難湧現。因此,在具體抓創作的過程中,一方麵要注意抓好那些冒尖的人才和有基礎的作品,另一方麵也要注意培養更多的作者隊伍,做好基礎工作。近兩年來,由於各種各樣複雜的原因,從事戲劇創作的人越來越少,一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受到程度不同的幹擾和挫傷,一些過去寫舞台劇的同誌轉向電視劇創作或投身教育、書畫領域。還有的同誌幹脆擱筆,幹起了經商等與文化無關的事情。我們應該認真地研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研究我們在領導或指導創作上存在哪些不足和失誤,研究我們在政策的傾斜上應該重視的一些問題,從而改善我們的工作作風,切實在抓創作方麵做好工作。創作這項工作除了個人的努力和獻身精神外,還需要具備多種因素。沒有一定的天賦、悟性,沒有豐富的文化曆史知識,沒有對戲劇的癡愛和熱情,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曆都很難造就一名優秀的劇作家。所以,要抓好創作工作,首先要抓好我們的創作隊伍,想他們之所想,解他們之所難。為了中心工作的落實,我們必須在這方麵舍得花力氣。

?二、樹立創新意識,努力更新觀念,激活藝術創作

麵對新的形勢,麵對新的時代要求,我們在藝術創作上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創新意識和觀念,努力拓展視野,進而在作品中敢於並善於深刻表現人類社會本質的東西和人類普遍關心的命運。不僅那些搏擊社會主潮,在西部大開發中譜寫詩篇的人與事應當成為創作的主旋律;那些貼近生活,揭示社會矛盾,表現當代困惑,通過社會發展與觀念變遷的曆史來反思人生,揭示較廣闊社會生活的內容也都可以呈現於筆端。大家知道,我省的文化藝術創作曆來遵循著兩個傳統:一個是曆史文化傳統,一個是延安革命文藝傳統。這兩個傳統的形成是由我省的曆史地位所決定的,成為世人眼裏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和創作優勢。我們要備加珍惜,永遠繼承,一點不能動搖。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思想解放大潮使文化藝術界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全麵、準確、深刻地去理解這兩個傳統,充滿辯證精神地去思考這一筆精神財富,在理論思維的驅動下,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確定我們的藝術創作坐標。應該看到,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觀念更新上,較之北京,較之南方經濟發達省份,我們還是相對滯後的。一些作品視點平庸,缺少創新,缺乏思想鋒芒和震撼力。有的作者對藝術的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娛樂功能認識還較為狹窄,表現力較為單一,對現代藝術缺乏足夠的了解和理解,難以運用整個人類的藝術成果來豐潤充盈自己。這就使得我們一些較為優秀的作品在向最高點衝刺時顯得功力不夠、底氣不足,超越艱難。思考這種現象,恐怕問題多是出在我們的思想觀念、藝術觀念上。我在這裏要向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評論的同誌著重強調,好的傳統一定要堅持,而且要很好地去發揚光大,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加強學習,尤其是學習那些我們尚缺乏的東西。不妨礙我們加強自身多方麵的修養,特別是全方位、深層次的藝術修養。我們一定要把觀念的轉變、思想的解放、意識的更新,作為一件重要事情來做,孜孜不倦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