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從貫徹戲劇“三並舉”的角度講,對傳統戲曲的開發、改造、利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陝西的傳統戲曲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現存的劇目文本有幾千種之多。這是一筆了不起的財富,應該說我們對它的利用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留下了很多遺憾。我們陝西既然有這樣一個寶庫,就應該設法充分利用,長年壓於箱底不僅不能發揮繁榮戲劇創作一個方麵軍的作用,而且嚴格講也是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翻箱底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總得有有識之士來做。而且傳統戲改編這件事做得好,將會有極大的市場效應。當然,整理改編好一個傳統戲,並不比新創劇目來得容易,你首先要清楚地分辨這個戲的價值取向,要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要善於汲取精華,棄除糟粕,並且與現代審美接軌。這項工作首先檢驗的是我們的觀念。所以,樹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
觀念更新了,舊的東西也可以翻新。觀念陳舊了,新的東西也會處理得毫無新意。觀念更新了,我們所麵臨的題材將會更廣闊。對傳統戲的改編整理,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刪繁就簡問題,而是一種再創造。借用一種傳統的軀殼,傳達對當代人生思考的內核。如果搞好了,其價值並不比新創劇目低。這也是一種挑戰,我希望我們的院團裏能有同誌投身到這個事業中去,在這一領域搞精品,以填補我省在這方麵長期以來欠缺精品的一個空白。
?(三)關於學習
要繁榮創作,要以新的風貌豐富我們的舞台藝術,加強學習將會產生很大的推動力。加強學習,一是要走出去,多觀摩,從別人的實踐中學。二是要靜下心,認認真真地讀幾本古今中外的好書,用新的文藝理論武裝自己,浮躁是不行的。沒有新的、正確的理論指導,創新自然邁不開大步。今天的觀眾對舞台藝術已經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標準,文藝工作者的審美情趣不能落後於觀眾,而要走在廣大觀眾的前邊,要想得更深,想得更開闊,才能寫出好作品。這需要知識的支撐,這裏包含著哲學、社會學、曆史學、心理學、文藝學等諸多門類的知識。藝術創作要適應新的時代,光靠原來的那點感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作為文藝管理人員不但要學習哲學、文藝理論,增強自己對藝術作品優劣的辨別能力,還要學習、熟悉藝術實踐的各個環節,要學會和有個性的藝術家交朋友。文藝的繁榮,歸根到底依賴作家、藝術家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內行管理人員的人性化運作將會推動這種積極性、創造性的產生勃發。同時,我們的管理人員不能隻管生產,不管收獲,還要下大工夫學習市場營銷。
我希望同誌們不要枉自菲薄,要以樂觀的態度,通過學習、思考,多學一些當代的新知識,多學一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盡快地充實我們自己,滿懷信心地去幹,舞起藝術創作的龍頭,做大文化產業這個大蛋糕,從而推動我們文化藝術事業的長足發展。
?(四)確立“以人為本”的創作觀念
“以人為本”是一個大的思想概念,其核心就是尊重人、愛護人。在我們文藝界應當倡導一種尊重主創人員,愛護主創人員的風氣。各級文化部門領導要主動和編劇、導演、演員、作曲家交朋友、做知心朋友。不僅僅是關心他們的生活疾苦,而且要尊重他們的藝術選擇及探索。尊重他們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在關心和尊重中達到誌同道合。從根本上說,當今文化藝術界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沒有高水平的人才就沒有高水平的藝術作品的出現。主創人員特別是編劇所從事的工作是最基礎的工作,導演、演員、作曲、舞美等行業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展開藝術創造的。基礎不牢,這些所有的藝術創造都會付之東流,以往,這樣的教訓是不少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說,編劇的工作最需要得到理解。一個劇本一出爐,編劇就被推到了“審判席”上,他要虛心地聽取來自各方麵的意見,哪怕是那些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的意見。一個戲演出了,人們不太滿意,最容易說的一句話就是“劇本有問題,不成熟”。很少有人去深刻理解編劇的難處。近年來,從事編劇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深知其難,改從他業。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試想我們一個龐大的演出係統,基礎工作沒有人做了,我們這個係統的活力還能維持下去嗎?所以我們各級領導都要把眼光放遠一些,真誠地愛護我們的作者,實實在在地關心他們,理解他們,鼓勵他們。我們首先要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愛護創作隊伍,關心創作隊伍,理解創作隊伍,從政策上傾斜創作隊伍,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此外,“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深入到我們藝術創作的整個程序中。這就是要以濃濃的筆墨去關注人、理解人、描述人、塑造人。這也是藝術創作的根本。沒有好的、生動的藝術形象,文藝作品最終不能成立。長期以來,由於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及過分強調戲劇“高台教化”的作用,一些人對藝術功能的認識較為片麵,簡單地認為隻要配合了政治運動,宣傳了好人好事,表現了某個政策帶來的社會變化,就完成了戲劇的任務。其實,戲劇的功能是多方麵的,譬如還有一個更為寬泛的認知功能,那就是人類需要通過戲劇進行自我發現、自我認識和自我愉悅。它最能直接地宣泄人本身的喜怒哀樂。我們的藝術作品應該以極大的熱情關注人,關注社會變革下人的情感和命運,關注人類普遍的情感,而不是僅僅隻關注事件本身。做到了這一點,那種題材、手法雷同的現象便不會發生。